fe-tool
2008/09/30
留學新加坡:學習是一種享受
新加坡崇尚精英主義,其精英教育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使新加坡進入世界發達國家的行列。而隨著出國熱潮的高漲,新加坡必然成為中國學生出國留學的熱點之一。近日,記者對部分在新加坡留學的中國學生進行了採訪,他們的生活、學習以及對未來的打算等,可供擬到新加坡留學的各界人士參考。
陳寬,來自廣東深圳,原就讀于深圳外國語學校,初三畢業後去新加坡留學,現在就讀于新加坡萊佛士書院中四。在新加坡讀書已經有一年零四個月了。留學新加坡充滿了挑戰
在這一段時間當中,我經歷了不少,感覺也成長了很多。我對在新加坡的學習以及生活都十分滿意,充滿了挑戰。
初三畢業的時候,班主任按照中考成績推薦我考新加坡。新加坡學校的條件十分的誘人:學費住宿費全免,同時每年還有2200新幣的零用錢。許多去英國、美國留學的同學,因為負擔著龐大的留學費用,心理壓力無比沉重。相比之下,我感覺自己輕松許多。
東方教育以及西方教育有很大不同。新加坡的教育制度與英國劍橋大學的LEVEL接軌,學位證書得到整個西方社會承認。教育體現人性化,自由度十分高。讓學生自己發揮的空間很大。年終的學習成績不僅參考期末成績,平時的成績更為重要。平常的每一次作業,每一次小測驗,都會記入年終的總成績。
新加坡學校的課外活動團體有著極其嚴格的評分標準,並作為往後升學的重要考核之一。每一個學生都必須至少參加一項課外活動團體,可以是籃球、足球、橄欖球、管樂隊、弦樂隊等等。每周有固定的訓練時間,從校外請來專業的教練進行指導,有全國性的比賽以及表演等。培養一技之長,有時比學習本身更為重要。
盡管學段內學生十分忙碌,但是兩個長假時學校則極少布置作業,讓學生真正意義上的休養生息,放松頭腦,安排自己的時間。生活上,因為獨自在外求學沒有父母的幫忙,經常要自己處理各種各樣的問題,有助于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待人處事的能力。有一次,存錢時因為機器出現故障而有1300元新幣被扣,必須自己打電話到銀行進行交涉。
新加坡的生活充滿關愛。我們的監護人藍南順主任以及副校長對我們非常好。我們幾十個來自中國的學生,每個人生日的時候都會收到主任為我們買的蛋糕。逢年過節的時候,藍南順主任會安排我們到新加坡本地人家中過節,讓我們有家的感覺。而副校長也經常和我們一起踢足球,關係十分融洽。新加坡本地同學對我們也十分友善,經常邀請我們到他們家去玩。
我就讀的萊佛士書院以培養領導人為宗旨,如今已經培養了三位總統、兩位總理,在歐美的名牌大學當中也極負盛名。英語是這邊的主要工作語言,也是這邊的教學語言,在這裏學習英語為我們往後走向西方搭上了一座橋梁。同時,作為一個華人佔大多數的國家,這裏體現著濃厚的儒家氛圍以及中華文化底蘊,感覺非常熟悉,也讓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來適應環境。
如果要選擇來新加坡,就準備好接受挑戰。我們在這裏的成績以及各方面表現都將被新加坡教育部記錄,若結果不盡如人意的話有可能會被送回中國。來到這裏,周圍很多來自中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家的獎學金得主,你將會發現自己正生活在一群最優秀的人群當中。宋超倫,17歲,來自中國吉林省吉林市,到新加坡已經一年零四個月,現就讀于萊佛士書院初四年級。生活從來就不單調
我對新加坡的生活相當滿意,我們的監護人藍主任和副校長都很照顧我們,讓我體會到了家的關愛和溫暖。
學校為了幫助我們提高英語水平給我們額外補習英文,數理化方面都還不是太困難,我們基本上都在初中學過了,但是是英語教學。學校特別開設了中華文學課,還從國內請來了極負盛名的老師。
選擇在初中畢業出國留學現在仍不被大家所認可,因為這個階段剛好是世界觀人生觀形成的時期,一個良好健康的社會環境很重要。但是新加坡社會風氣積極健康,而且華人居多不會有種族歧視,所以父母很放心。此外,新加坡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相輔相成、水乳交融,一點也不感覺陌生,很快就能融入其中。
至于留學費用,所有的學費、住宿費、夥食費都是免費的。去醫院看病、開藥也同樣免費或是日後報銷,需要住院的話只需要交住院費的20%。除了這些免費政策,我一年還有2200元新幣的生活費。我的一些朋友能夠很合理的用錢,在保證生活質量的同時,還有余額購買往返回國的飛機票。在這邊我們學會了如何合理支配用錢,也理解了掙錢的不易,培養了我們節省的美德。
教育質量環境可以說是一流的。我所在萊佛士書院佔地面積有10公頃,綠茵茵的足球場、蔚藍的遊泳池、籃球場、網球場應有盡有。每個教室都有電腦和電教設備。從空調吹來的爽爽的涼風也給我們提供了良好的學習場所。樹陰下的長凳更是有些學生的鐘愛。我們學校的圖書館是新加坡最古老的圖書館,藏書數量有一萬多本。圖書館配備的電腦同樣可以提供上網查找資料的方便。我們的老師都是從一流大學畢業的。
我覺得任何國家的基礎教育都沒有中國那麼牢固,我也是受益匪淺。但是中國的教育太格式化了,學生都被固定在一個框框裏面,缺乏創新思維和那種敢于嘗試的勇氣。新加坡教育就靈活了很多。以我就讀的萊佛士書院為例,學校實行英才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領袖氣質,學校也開設培養領導才能的課程,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接受這種訓練。而且注重團隊精神,很多活動或者是課題的研究都是以小組的形式出現,大家在研究的過程中互幫互助,相輔相成。另一點,就是新加坡很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在課堂上老師就拓展學生的發散思維,啟發創新精神。更重要的是學生在學會理解知識之後,懂得學以致用。
新加坡這邊社會風氣積極健康,是個法制社會,很安全。在來新加坡之前,最好將從小到大所接種的疫苗記錄下來,以免再接種一次。簽證和護照新加坡方面會幫助處理的,只要保存好就可以了。
新加坡是一個東西方文化融合的社會,在這個國家有不同種族的居民,大家不同膚色,不同語言,在一起和平共處。在這個多種族、多文化的社會中,你首先就學會了怎樣尊重別人,如何能友好的和別人一同生活,知道如何尊重別人,也就贏得了別人的尊重。
新加坡的生活是平淡而又充滿快樂,在這邊有可能會遇到很多困難,尤其是父母不在身邊,一切都要自己抉擇,這將是一段不可磨滅的成長經歷,過早的離開父母注定我們會更加成熟。自己一個人在外學會了照顧自己,也多了份戀家的情節。為了能更好地適應英文環境,最好不要把自己局限在中國留學生這個圈子裏,擴大自己的接觸面,有助于英文水平提高,你也會驚喜地發現世界的廣大,有很多東西等待你去發現。劉英,22歲,來自中國成都。目前正在新加坡管理學院念商務學位三年級,今年6月畢業。
新加坡非常適合國際學生學習生活
我對新加坡的學習生活很滿意,新加坡很清潔、安全、美麗。新加坡的教育體係很卓越,非常適合國際學生生活學習。新加坡的留學申請非常方便,新加坡的留學費用相對美國、英國、澳大利亞都便宜。
在中國,學生沒有太多的選擇,在新加坡選擇很多。新加坡的學生很多來自不同的國家,教育背景完全不同。但是在中國,因為人口多,激烈的競爭給學生很多無形的壓力。新加坡是個良好的、適合生活的地方,生活非常舒適。
在新加坡留學,不要僅限于與中國留學生交流,要用一種開放的心態多認識新加坡的社會和文化。勇于嘗試健康的新鮮事物,不要以自我為中心。學習很重要,但是也要花時間和功夫去學習一些國內學不到的東西。不能懶惰,積極勤懇。要有一定的自我約束力,不要放縱于電腦遊戲、煙酒等不良事物。獨自在外求學,需要比較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2008/09/29
程式與香雞排
清華大學資訊工程碩士。曾任軟體工程師、大學資訊系兼任講師、專欄作家、技術顧問。著有《爪哇夜未眠》,譯有《深入淺出設計模式》等書。
當程式員很可憐,在台灣當程式員尤其可憐。薪資低、工作量大、地位不高、技術又容易被淘汰。難怪有人半開玩笑地告訴我,他以後不寫程式要改行去賣香雞排。
照理說,軟體開發是很專業的領域,越是專業的領域,越是處於金字塔的尖端,應該薪資很不錯才是,但不知怎地,台灣的程式員就是從來未獲重視。我們不要表面上的重視,我們要薪資上的重視。據我所知,大陸程式員的薪資水平,比起我們台灣高出許多(從國民所得、物價、房價來比較),美國程式員的薪資更是高得讓我猛嚥口水。
想想看,如果你在台北市租一間會漏水的小公寓,月租兩萬元(管理費和水電另計)。莫名其妙的多元入學方案實施之後,小孩壓力更大,要補習的東西更多。如果你有兩個小孩,每個月的補習費共要花上五千元。小孩要學費、生活費,又是另一個五千元。(乾脆含淚將小孩送人扶養。)
長得不怎麼好看的老婆就只會天天敷 SKII 面膜,因為她妄想 SKII 獨特的 Pitera 成分可以讓她的皮膚水水嫩嫩的,就和鄭秀文一樣。明明身材不好,卻又特別喜歡買 DKNY 昂貴的流行服裝。
光是這些支出加上你自己的支出,就已經超過五萬元了。你認為軟體公司會花五萬元請一個程式員嗎?在台灣,程式員要有五萬元以上的收入,恐怕要另有兼職才行。
於是你到歐萊禮兼職翻譯書,拼了老命把下班後的時間和假日的時間都拿來翻譯書,結果超過半年才翻譯完一本,還好歐萊禮仁慈不扣你延遲交稿的違約金。但這半年來身體變差了,微薄的稿酬光是拿來扣掉白蘭式雞精和補藥的支出,平均一個月也只多了約一萬元的收入,但總算因此達到收支平衡。
但這倒也不算真正的收支平衡,意外的收入支出也是有的:統一發票中獎收入平均一個月進帳 200 元,但偶而被倒會,加上有某個不長進的親戚時常來伸手要錢,你每個月還得多支出 5,000 元。婚喪喜慶的禮金支出、平常還要繳這個稅和那個稅、這個費和那個費的 ... 每每讓你心疼地暗暗叫苦。
台灣的軟體公司一向不肯好好地花錢雇用優秀的程式員,還奢談什麼知識經濟。在寫程式與賣香雞排之間作抉擇,如果我要留在台灣,我可能會選擇賣香雞排,如果我要出國謀生(美國、新加坡 ...),我會選擇寫程式。畢竟,要寫程式,就要到一個尊重程式員專業能力的地方。寫程式的薪資不高,就沒辦法吸收好的人才,至少我就不打算在台灣寫程式寫太久。興趣當然重要,但付不出帳單光靠興趣撐著,你認為能撐多久?賣香雞排稱不上是知識經濟,但只要不炸得太難吃,至少收入比寫程式好。
所以我覺得,到夜市賣香雞排的提議還真是可以考慮考慮,畢竟在台灣當程式員,一家大小在除夕夜如同賣火材的小女孩一般餓死凍死的機會很高。賣香雞排,雖然辛苦,但看著香雞排老闆們眉開眼笑的,荷包滿滿的,還可以趁著傍晚開市前,開著賓士轎車帶著全家出遊呢。
台北市饒河街夜市的攤販告訴我,攤位租金一個月一萬元出頭,我估算了一下,如果我平均一天擺攤 6 小時,賣了香雞排 300 個,每個淨賺 13 元,一個月淨賺 117,000 元,扣掉攤位租金 15,000,可以收入約十萬新台幣(免稅),實在比程式員普遍的月薪 30,000~40,000(未稅)好太多了。而且香雞排的炸法不會每年推出新版本。
在台灣的軟體公司內部,有許多非科班出身的程式員,他們的薪資低廉,通常又很努力。軟體公司就算聘到了這種便宜又努力的程式員,也不要太高興,因為這樣的程式員,通常都只是把目前的公司當一個學習的過渡階段,等到學得差不多,拍拍屁股就走人了,才沒打算一輩子接受這樣的低薪。但可悲的是,大部分的公司都沒有良好的程式員生涯規劃制度,反正大家互相利用。所以這些程式員很可能在做計畫的過程中,學不到東西又磨得身心俱疲。
所以,何苦來哉!不如我們通通去賣香雞排吧!但是你們只能到通化街夜市和士林夜市賣,不可以到我屬意的饒河街夜市和我搶生意(我打聽過,饒河街的攤位租金是三者中最便宜的)。我的攤位名稱要取做什麼?... 嗯!就叫做「Java 雞排」好了,以紀念我曾有過的 Java 程式員身份。我打算把雞排分成三種大小,最大到最小分別叫做 J2EE、J2SE 以及 J2ME。哪天你到饒河街夜市,發現了一個乾乾瘦瘦、看起來營養不良的少年頭家用著生硬的台語在吆喝著:「來呦!來呦!好呷的香雞排,J2EE 一塊 50,J2SE 一塊 40,J2ME 一塊 30......」請你也來光顧一下吧!... 看在 Java 的份上。
再論香雞排
網路上到處張貼轉寄「程式與香雞排」一文,使得該文章在網路上引起程式員廣大的迴響。當「該文作者」在 BBS 各版和各種網頁討論區都看到自己的文章被人到處張貼討論時,驚駭莫名。更荒謬的是,該文章居然還繞了一圈被人轉寄到「該文作者」的 email 信箱中。該文章引起迴響的程度遠遠超出「該文作者」的預期。
有的人對於「該文作者」寄予無限的同情,畢竟該文章內容寫得太負面了。Oh! No. 你們搞錯同情對象了,事實上該文並非「該文作者」的寫照,畢竟「該文作者」未婚(不用擔心 SKII 和 DKNY 的支出),也還沒未婚生子(不用擔心多元入學方案和補習費),也從不標會(對高風險事物沒興趣),也從不對統一發票的中獎號碼(這點小錢根本不放在眼裡),也沒有不長進的親戚敢上門伸手要錢(言語犀利苛薄,親戚躲他像躲鬼一樣避之唯恐不及),也不是非科班出身的便宜程式員(雖然沒本事取得博士學位,但好歹也是個清華大學的資訊碩士),也在台灣和大陸的 Java 圈子都小有名氣(但不排除有些人孤陋寡聞)。橫看豎看,「該文作者」都不算是一個受到壓榨的程式員。甚至「該文作者」經常逛街瘋狂瞎拼買到手軟,出門懶得擠公車只坐計程車,在路上看到賣口香糖的老人或殘障人士一定會捐錢,...... 這麼努力花錢,但不知怎地錢就是花不完,所以「該文作者」可以說是生活得相當優渥的。而且「該文作者」還得寸進尺,常嚷嚷不想工作,宣稱以後要辭職回家變賣家產,靠父母親一點一滴掙來的財產來過無憂無慮的生活。你一定想問:既然如此,「該文作者」幹嘛寫了一篇胡亂抱怨的文章,無端惹來你掬一把同情之淚?我希望你不要因此怨懟「該文作者」欺騙你的感情,「該文作者」只是利用文學中「示現修辭格」的手法來撰寫該文章,以求得強烈的閱讀效果,這和「十八歲賺一億」一書作者蓄意欺騙的行徑是完全不同的。「該文作者」悲天憫人,對於許多程式員的遭遇感同身受,透過該文章,將他所知道的一切披露出來,代替許許多多台灣的程式員發聲。
夠了!我們不要再談論「該文作者」了!免得讓你因為過度羨慕他而開始哀聲嘆氣,畢竟這麼有福氣又囂張的人實在不多。該文作者「托夢」請我整理這些日子以來讀者的看法,我無法拒絕這樣的請託,因為我和「該文作者」的關係實在太密切了。
有一些有志進入軟體產業的在學學生憂心忡忡,表示看了該文章之後,信心開始動搖,有幻滅的感覺。我認為,幻滅是成長的開始,早點經歷幻滅總是好事,才不會一廂情願地只看到事物好的一面,也因此會多做好一些準備(不管是心理上的準備或技能上的準備),成功的機會就會大幅提高。學生距離就業還有許多年的光景,只要好好把握這些年充實自己,其實以後你們在軟體產業的發展前途仍然是很不錯的。至於程式與香雞排的作者,則是一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仍憂」的一個「馬不停蹄地憂傷」的小子,所以你們不要把他那過度負面的看法放在心上。香雞排,你們負責吃就好了,要賣也是我來賣。
也有許多讀者對於該文章感到心有戚戚焉,這類的讀者以程式員居多。我要警告這類的程式員,如果你平常不好好加強自己的分析設計技巧、管理能力、或其他技能,當程式員當了五年後仍然只是最低階的程式員,還得親自寫程式,辛辛苦苦地追著瑣碎的技術跑,那麼你就真得要小心考慮,賣香雞排或許真的比較適合你。
也有人的薪資不止五萬元,質疑該文章太悲觀。一般來說,這種人可能在外商公司、或者已經脫離程式員等級、或者在不太軟的軟體公司(例如 chip design),或者在非軟體公司的 MIS 部門。我認識一個年資約兩年的程式員,在一家不太軟的外商軟體公司當程式員,月薪約 6 萬台幣,但這樣的價碼可是大多數的程式員都無法達到的。薪水這麼高的程式員,不需要轉行賣香雞排。
有些人則沒有受到「該文作者」的恫嚇所打擊,仍堅持要繼續在軟體行業走下去,我很佩服這樣的人,因為你正是軟體產業需要的人。你不把錢看得太重,而且肯努力、有興趣,只要繼續持之以恆,我相信你在未來的報酬自然也不會太差的。但是你千萬要慎選公司,選擇一個有發展前景又願意栽培你的公司,否則你最後還是可能會去賣香雞排的。
還有一些讀者提出許多有建設性的寶貴意見,這些意見包括了:「雞排一塊不只賺 13 元,一天不只賣 300 個,十萬元的估計太保守」、「珍珠奶茶其實更有賺頭,每杯淨賺八成」、「滷味不需要技巧,比較適合程式員轉行」、「當靈修講師不需要大學學歷,輕輕鬆鬆月入七萬元」。但不管怎樣,我還是對賣香雞排情有獨鍾,我兩小時前才剛到饒河街夜市吃了一個香雞排,此刻仍然齒頰留香,回味無窮。賣香雞排的收入也有很大的差異,有些香雞排的攤位門可羅雀,有些香雞排的攤位生意好到老闆累得一邊吊點滴一邊炸香雞排。前陣子我看到電視新聞採訪一位在新竹科學園區附近賣香雞排的女老闆,她說她每個月賺 45 萬元以上。她還告訴記者香雞排好吃的秘訣在於醬料,但任憑記者怎麼追問,她仍不肯透露醬料的作法。急於開店賣香雞排的我對此婆娘小氣之舉很不以為然,我悻悻然地自言自語:「哼!秘訣?你以為我無法得知你的醬料配方?」我決定重金禮聘擅長偷拍的「郭女士」出馬,先接近該香雞排店的女老闆成為她的靈修姊妹淘,取得信任之後,再潛入該女老闆的廚房裝設針孔攝影機。我相信,以郭女士純熟的偷拍手法,醬料的配方會落入我手中。有了她的醬料,加上我獨門研發使用高筋麵粉和數十種珍貴藥材做出來的銷魂蝕骨酥皮,我寫程式的苦日子即將結束,我終將成為香雞排大亨的。想到這裡,我喜孜孜地笑了。
香雞排三部曲:完結篇
我所撰寫的香雞排首部曲(程式與香雞排)在台灣程式員圈子造成一股轟動,幾乎每個程式員都讀過,成了網路上的熱門話題。香雞排話題太過度發酵,是我所不樂見的。每當有程式員感嘆自己的收入太低時,就會丟出一句「不如改行去賣香雞排」以為自嘲,香雞排儼然是軟體產業主管最不願意碰觸的禁忌圖騰。
據我所知,許多程式員讀過該文章之後,紛紛開始自怨自艾,不想在這個圈子繼續待下去。我自感罪孽深重,所以連忙以比較樂觀的態度寫了香雞排第二部曲(再論香雞排),希望達到平衡作用。但是現在,我必須告訴你,香雞排第二部曲太過於樂觀,我必須寫下這篇香雞排第三部曲,也就是香雞排系列的完結篇,告訴你其實也不要太樂觀。為了提高可信度,本文章會提出許多數據,以為佐證。
根據我多方打量,在台灣,大學畢業,具有工作經驗一年的程式員,約 30,000~35,000 新台幣(月薪),我們就姑且取最高值 35,000 新台幣來估算好了。而在中國大陸,大學畢業,具有工作經驗一年的程式員,(月薪)薪資差異頗大,有 2,000 人民幣的,也有 4,000 人民幣的,我取估計值為 3,500 人民幣,約等於 14,000 新台幣(人民幣幣值以新台幣四倍估算)。
你很覺得很更高興嗎?因為你的薪資是大陸程式員的 2.5 倍(35,000 / 14,000 = 2.5)。先別高興,你必須把物價和國民所得也考慮進去才行。
考慮物價因素。台灣電腦雜誌的售價 200 元新台幣,大陸電腦雜誌的售價 10 元人民幣,約 40 元新台幣,是台灣的 1/5。台灣電腦書籍的售價 600 新台幣,大陸書籍的售價 30 人民幣,約 120 新台幣,是台灣的 1/5。也就是說,台灣的資訊出版品售價約為大陸的 5 倍,但台灣的程式員薪資只有大陸的 2.5 倍。也就是說,在台灣的程式員買一本書,在大陸的程式員可以買兩本書。
考慮國民所得因素。台灣國民所得年平均近 15,000 美金,約等於 525,000 新台幣,是台灣程式員月收入的 15 倍。大陸國民所得年平均近 1,000 美金,約等於 35,000 新台幣,是大陸程式員月收入的 2.5 倍。簡單來說,大陸程式員工作 2.5 個月,就能賺到大陸民眾一整年的所得;台灣程式員工作 15 個月,才能賺到台灣民眾一整年的所得。比較起來,大陸程式員賺錢的速度是台灣程式員的 15 / 2.5 倍,也就是 6 倍。
因為大陸的都市生活水平比未開發的地方高出許多,貧富差距、城鄉差距很大,為了減少誤差,我們必須把這些因素所造成的影響也算進去。我不知道大陸的房租、交通費、餐飲費用為何,所以無法比較。但我估計,這會使得前述的「6 倍」數字稍微降低一點,所以我把「6 倍」降為「5 倍」,這樣的估算應該算合理,差距 5 倍耶!如果你的薪水原本是四萬元,五倍就是 20 萬新台幣。想想,在台灣,一個月有了二十萬的進帳,日子豈不快樂似神仙。
台灣程式員的薪資水準比人家差五倍,難道能力也比人家差五倍?我不這麼認為,我反倒認為台灣的程式員普遍能力比大陸程式員好,因為台灣的資訊產業、資訊教育很早就開始了。像我這種寫了近 19 年程式的人也不是很少見,有過十年以上程式經驗的人更是比比皆是。
香雞排三部曲系列文章不是為我自己抱怨,因為我對自己的未來有一套規劃,不打算讓自己陷入「富爸爸,窮爸爸」一書所謂的「mouse race」中。只是,有多少程式員會有這樣的規劃。台灣的程式員就像是在被熱水緩慢地煮熟的青蛙。而我就像是一隻已經跳離開鍋子,開始尋找水塘的青蛙,我寧願在夏天發燙的柏油路上,被川流不息的來車壓成扁扁的「青蛙乾」,也不願意當一隻任人烹煮的青蛙。
我知道我這篇文章又會引起一些人的抗議,特別是資訊產業主管的抗議。如果你是這樣的主管,我勸你先別找我興師問罪,因為根據我的判斷,這篇文章效用只有短暫的。原本不自覺水溫上升的青蛙,在讀過這篇文章之後開始騷動「你說什麼!鍋底正在加熱!」... 一陣子緊張之後又漸漸歸於平靜,或許是因為已經習慣這樣的環境了,或許是因為擔心出了鍋子會找不到水源而乾死,所以青蛙繼續待在鍋內,真正跳出鍋子另覓水塘的青蛙只有極少數。而有趣的是,勸青蛙不要跳出鍋子的那些主管們,本身可能也是一隻待煮熟的青蛙呢!
拿起溫度計,現在就量一下你周圍的水溫有多少度?攝氏 60 度?攝氏 70 度?
2008/09/13
健康的迷思:土雞蛋真的更有營養嗎?
問題一:可能被農藥污染
大家看中土雞蛋的一種重要原因是它們是土生土長的“走地雞”,吃的是田間雜草、糧食顆粒,似乎比飼料養雞的蛋更加綠色環保,范志紅卻有不同看法,她提出:既然在鄉村中,雞被農藥毒死的事情屢見不鮮,那麼雞蛋被農藥污染的危險不能忽視。農家散養的雞經常有機會接觸農藥、化肥、鼠藥、殺蟲劑等化學用品,其危險性甚至可能高於雞場所產的雞蛋。
問題二:蛋殼太臟清洗不易
從衛生角度來說,土雞蛋也有隱患。土雞蛋蛋殼上的一般沾有各種臟東西,如果不經仔細清洗,很容易污染剩蛋容器、水池和手,想想你在烹飪的時候還會用手做其他食物,用到水池、廚具,稍不留意就給食品衛生帶來隱患。還有些人會直接把雞蛋放入冰箱,更加會造成整個冰箱的污染。所以拿過雞蛋應當仔細洗手,磕碰蛋殼的地方也要擦洗乾淨。
蛋黃顏色深的就是土雞蛋嗎?
很多人根據蛋黃顏色更深而判定是否是土雞蛋。其實,蛋黃的顏色與飼料原料有關,和養殖方式無關。蛋黃顏色深淺通常僅表明色素含量的多寡,飼料中增加青菜葉、藻類、玉米等有色原料,或特意喂一些類胡蘿蔔素物質,則蛋黃顏色自然變深。而有些色素如葉黃素、胡蘿蔔素等可在體內轉變成維生素A,因此,在無污染情況下,蛋黃顏色較深的雞蛋營養稍好一些。這種雞蛋不一定就是土雞蛋。
而根據畜牧學方面的研究資料和食品測定數據,土雞蛋和飼料蛋相比,蛋白質和脂肪含量差異不大,維生素AD含量略低,omega-3脂肪酸比例略高,風味較好。可以看出兩者營養差異不是很大,那麼又何必放著好好的雞蛋不吃,千方百計找農家雞蛋呢?況且要補充對人體心血管有益的omega-3脂肪酸,多吃魚肉效果更好。
范志紅最後指出,從營養價值上來看,重要的問題是雞吃什麼,雞的生活狀態是否健康。是否農家養的土雞蛋,並不那麼重要。相比之下,一些經過認證的綠色雞蛋較為令人放心。這些雞蛋不是關在籠子裏,其活動區域更安全,蛋殼往往還經過處理,衛生條件較為令人放心。同時,品牌雞蛋都有生產日期,有利於了解雞蛋的新鮮度。
夏季天氣炎熱,細菌活動猖獗,范志紅建議,無論你購買哪種雞蛋,建議你少買一些,短期內吃完,避免雞蛋回家之後繼續久存,發生散黃甚至變質的現象。
2008/09/08
如何成為一位傑出的工程師
如何成為一位傑出的工程師
How to be a Star Engineer
Robert E. Kelley,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Robert E. Kelley, "How to be a star engineer," IEEE Spectrum, pp. 51-58, Oct. 1999.)
翻譯:馬仕毅
在1985年,我被問了一些問題,從那時起,我就開始找尋真正的答案。提出問題的是貝爾實驗室(那是仍然是AT&T的一部分,現在屬於 Lucent Technologies Inc.)。貝爾實驗室由全世界最好的大學中聘用了最優秀,最聰明的畢業生,然而, 最後只有少數的人真正發揮他們的潛力而成為卓越的工程師。大部分的新進人員發展成可以穩定地完成任務的執行者,生產力並沒有特別突出,無法幫助貝爾實驗室 在提昇AT&T的市場競爭力方面,做出顯著的貢獻。
貝爾實驗室想要知道的是:傑出的工程師和普通的工程師到底有什麼不同?傑出與否是由天份來決定?還是可以經由學習得來?可不可以設計一套提昇生產力的計畫來幫助表現平平的員工成為傑出的人才?
不只有公司才會尋求這些問題的答案。由1985年開始,幾乎所有我遇到的工程師都希望能夠增加自己的生產力。他們覺得自己也可以出類拔萃,他們不喜 歡被同事的光芒所掩蓋。因此他們不斷地努力求進步。在現今的職場中,資源越來越少,工作的要求卻越來越多。全球化的競爭,購併風氣,企業裁員使得每位員工 所承擔的責任越來越重大,而可利用的資源卻比以前少。環顧你的四周,和五年前比較,那位不是比以前工作更努力,工時更長?誰不是待完成的工作一堆,好多的 電話和電子郵件還沒回?大家都在暗自擔心,如果不能再提高生產力,下一個被裁員的會不會是自己?誰不希望能夠重新掌握自己的生活-在工作和個人生活中取得 一個更好的平衡點?每個人都聽過:更聰明地工作(work smarter),只是似乎沒人知道那是什麼意思。
我和我的同事從那時起就開始研究公司和個人生產力的問題。來自貝爾實驗室,3M,及惠普公司總計超過一千位工程師在這個研究的過程中,同時扮演了研 究夥伴及受試者的角色。為了瞭解傑出工程師的秘密,我們使用了問卷調查,直接觀察,工作日記,焦點團隊(focus groups),以及面試等方法來收集資料。並在適當的時候使用統計分析,內容分析(content analysis),及反覆的模型建立(iterative model building)等方法。
許多其他的公司也都參與了這個過程,包含了以電機工程師為重心的Analog Devices, Fore Systems, Air Touch,以及一些包含其他領域工程師的公司如Shell Oil, Kimberly Clark等。這些公司採用了我們的生產力提昇計畫。有效地將表現普通的員工轉換成傑出的工程師,而在這個過程中,也讓我們對於產生傑出表現的關鍵因素有 了更多的了解。
通往傑出之路
Lai及Henry在進入貝爾實驗室時,兩人的背景近似。都是由頂尖的大學畢業,平均成績3.8(GPA)。都曾經在電腦公司做過暑期工讀,而且都 獲得教授的全力推薦。然而,在剛進公司的前六個月,兩人採取了截然不同的態度來面對公司指派的工作。上午的時間,他們需要上有關電話技術以及貝爾實驗室工 作流程的課。下午的時間則參與一些暖身計畫(break-in projects),這是一些需要完成的次要工作,即使是做得很差也不至於對重要的計畫造成影響。
Henry像在寫畢業論文或是準備考試似的將自己關在辦公室中。他收集了許多的技術文件以深入了解最新的技術進展,只有在上廁所或是參加必要的會議時才會離開辦公室。他記得當時的想法是『最重要的事情是:我是否可以證明給我的同事看,在技術上我真的很行』
Lai每個下午安排的三個小時的時間來完成指派的工作以及增進技術上的技能。一有多出來的時間,她會向其他的同事自我介紹,同時了解一下他們正在進 行的計畫。如果有同事需要幫忙或是時程的壓力很大,她會自告奮勇要幫忙。雖然她對新的工作環境文化不熟,她的同事們還是覺得很窩心。特別是這些本來不是她 的問題。
有一天下午,有一位同事正在和一個困難的程式奮戰,而整個軟體計畫的時程只剩一週了。Lai以前在修一門高等課程時學過一個新的程式工具,她覺得應 該可以應付這個程式,所以她主動提出要幫忙寫這個程式,這樣她的同事就可以專心應付更大的計畫。另一次,有一些複雜的軟體工具需要安裝在每個人的PC上。 依照以前的作法,是由每個人自己在電腦上安裝,有問題自己解決。Lai在以前暑期工讀的時候也曾遇過類似的狀況,她覺得由一個人來安裝這個軟體到所有的電 腦上比較合理。因此她主動建議由她來做。但是這個安裝的動作比想像中要困難,總共需要兩週的時間。比她原先估計的四天要多出很多。她原本可以放棄這個建 議,但是她仍然將這個工作實行完成。雖然她有好幾天必須提早到公司並且加班到很晚,才不會影響到白天的上課及計畫的進度。
六個月之後,Henry和Lai都完成了他們的技術課程以及第一個任務。他們的計畫執行成效都被評估為良好而且具有技術上的競爭力。實際上,Henry的計畫成果在技術上可能要比Lai來的高明一些。
然而在同事之間的認同度方面,Henry顯然比較不足。雖然大家都覺得他還好相處,同事們還是認為他比較像獨行俠。對於技術的部份相當熟練,但是未必能將他的技能和其他的同事分享。他的行事態度還是和在學校時一樣,只在乎個別的表現。
在另一方面,Lai給別人的印象就比較主動積極。她肯主動發掘並解決問題,即使那並不在她的責任範圍內。同事們都覺得她好像進入實驗室不只六個月了。當然,經理們也注意到了Lai具有成為傑出工程師的特質。已經開始考慮要讓她參與更重要的計畫了。
大部分的人(如Henry)都對於傑出工作能力的成因有自己的理論,然而,大多數都錯得很離譜。過去14年來,我們對於傑出工程師的成因,有許多令 人吃驚的發現,也打破了許多很普遍的迷思。我們的第一個發現是:老闆們和同事們眼中的傑出人才往往差異很大。我們首先請經理人列出他們心目中的傑出人選, 然後再建議他們篩選這些人選,請他們想一想如果他們有很重要的計畫要執行,或是重大計畫有什麼緊急狀況,需要特種部隊來解決問題,或是自己要出來創業,需 要聘請一些高手時,誰是最佳人選。當我們將這張表拿給表現傑出的工程師們看時,他們往往對老闆們的選擇嗤之以鼻。『Joe怎麼可能會入選?他已經好幾年沒 做什麼事了。還有,Maria 怎麼沒在上面?每個人有問題卡住了或是需要新點子時都會去找她。』
這個反應的差異讓我們停下來重新思索。我們往後退了一個步驟,重新要求經理人以及工程師中的高手分別列出那些人的績效比其他的同事高出許多。特別是做事方式讓其他人佩服的。我們想要排除那些不擇手段獲取績效的人,往往他們對組織造成的傷害大到可以抵銷他們所有的貢獻。
這個步驟的結果是:兩方所提出來的人選當中,只有大約百分之五十的人是重複的。優秀的工程師和經理人對於誰的表現比較好,大約有一半的機會是看法不一致的。
在我們最早在貝爾實驗室的研究中,我們對受試者做進一步的挑選。只有在經理人及同事們眼中都表現傑出的工程師才會成為我們的研究對象。(在之後研究 3M公司時,我們把客戶的看法也考慮進去)。我們同時也考慮了他們所獲得的獎項,榮譽,及考績獎金的數目等。另外,專利及發表文章的數量也會列入考慮。這 些條件都滿足的傑出工程師就構成我們研究的對象,由其中分析傑出表現的成因。
為了要分出表現平平的表現優異的員工的主要差異,我們請教了高階主管,中階主管,工程師,以及其他研究者的看法。由這些結果中,我們累積了45個主管們及工程師們都覺得會影響傑出表現的主要因素。大致上可以分為四大類:
· 一、認知類的因素:比較高的智商,邏輯推理能力,及創意。
· 二、個性因素:自信,野心,勇氣,以及是否相信可以控制自己的命運。
· 三、社交因素:人際關係,領導能力。
· 四、工作及組織因素:與主管的關係,工作成就感,對於薪資及獎金的態度。
接下來,要找出這45個因素中那些是影響傑出表現的重要因素。我們對數百位表現傑出及表現普通的工程師做了為期兩天的測試。我們同時也做了資料的蒐集及分析,建立詳細的個案歷史資料,和員工及僱用他們的主管面談。同時也請他們提供自傳及個人的檔案資料。
令人困惑的是,經過兩年的研究,我們的資料顯示不論是認知因素,個性因素,社交因素,或是工作及組織因素都無法作為分辨出傑出表現的有效因素。對於 上面列的所有傳統因素,無論是單獨或是合併分析,答案都是一樣:無法藉以分辨出普通工程師和傑出工程師。我們用了十幾種比較資料的方式,將電腦分析應用到 極限,然而,每次的執行結果都讓我們當時覺得:我們的分析方法一定是有什麼嚴重的錯誤。我們找不到任何一個可以分辨一個人是否會有傑出表現的因素。
難道是另有一些關鍵因素我們還沒有發現?難道我們原先以為的主要因素:認知因素,個性因素,社交因素,工作及組織因素完全與傑出表現無關?
我們研究結果的長期效應是打破了一般人對於傑出表現的迷思。而事實上,在我們之後的研究發現:其他的因素也其影響力。只是大部分的工程師在進入職場 時,早已具有足夠的潛力可以表現得卓越非凡,然而最後卻成就普通。成就傑出表現的原因並不在他們擁有什麼,而在於他們如何應用他們所擁有的特質。傑出表現 之謎其實在於如何將他們的天分轉換成生產力:就好像將位能轉換成動能一樣。我們的結論是:傑出的表現是努力得來的,與天份無關。(Stars are made, not born.)
九個工作策略
好了,如果你是一個希望能夠提高生產力,增加自己智慧資產的工程師。你該如何做才能讓別人覺得你表現傑出呢?在我們這個研究之前,這個答案並不存 在。無論是在學校或是在職場中,沒有任何地方在教培養傑出表現的工作策略。大多數的人藉由試誤法來驗證自己的想法。然而,許多計術上極有競爭力的工程師因 為在這個過程中犯了太多錯誤,使得他們的整體表現僅僅比平均稍高一些而已。例如,他們可能沒有採取主動積極的態度,或者是他們在對整個組織重要性不高的方 面主動積極。
我們發現,改變你做事的方法以及和別人共事的方法是有必要的。表現傑出的人事實上做事的方法和其他的人有相當的差異。他們將他們的工作策略融合到每天的表現中,產生一個前後一致的行為準則。任何一位具有足夠聰明和動機的工程師都可以獲得卓越表現的能力。
盡管如此,這種生產力的發揮並不是像大爆炸一樣的釋放出來。也沒有魔法藥丸或是神奇子彈可以讓你瞬間出類拔萃。而是藉由九個互相結合在一起的工作策略為基礎發展起來的。以下依照重要性排列,分別介紹這九種工作策略。
1. 閃亮的軌跡(Blazing trails)
你對於之前提到的Lai和Henry的看法是什麼?你是否覺得Henry被低估了因為他只強調技術上的競爭力並不公平?或者Lai受賞識只因她會閒聊?
一般的員工,如Henry,腦海中的主動積極是:想出一些新的想法可以讓他們的工作做得更好,或是在公司主動幫忙一些額外的事情,例如規劃年度野餐 或是號召同仁去捐血。實際上,Henry覺得他自己很主動,『我收集了最新的技術文件並學習了最新的軟體工具,因而我可以將我的指派工作做得極好。沒有人 叫我做這些。』Henry這樣告訴我。
Lai很清楚而Henry並不了解的一個關鍵是:只有特定的行為才能讓別人覺得你主動積極。主動積極的真正意涵是:
· 主動追求超過自己職權範圍的更大責任(例如Lai主動幫忙安裝新的軟體工具)。同時仍然能夠完成自己的主要任務。
· 能夠額外付出心力來幫助其他同事或是團隊,就像Lai主動幫助她的同事應付難纏的程式。
· 當有重要的任務出現在每個人職權中間的灰色地帶時,能夠主動承擔起責任,並且將任務完美達成。
對於認定的目標或是計畫,不屈不撓地堅持直到成功地執行完畢。就像Lai在幫忙安裝軟體時以加班的方式完成原先的構想。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唯一值得主動去做的事是發明一個商業上成功的新產品,比如說發明物件導向的Java語言。如果你花了許多心力,卻無法在華爾街日報頭版上刊登一篇讚美重大貢獻的文章,那你主動的努力就白費了。
然而,在我們的研究中,傑出的工程師都堅信:雖然他們非常期望夠主動積極地做出巨大的貢獻,日常中的小貢獻,日復一日地累積起來,也可能造成同樣的 影響力。不只這樣,他們發現通常一個重大的發現是在一連串較小的努力之後,慢慢形成的。如果你自己的工作態度是不注重在小地方採取主動的態度,則你所累積 的貢獻會逐漸乾涸,而重大的突破永遠都沒有機會發生。例如,Lai主動幫助同事處理一個繁瑣的程式,可能可以讓她的同事獲得一個喘息的空間,而這正是在工 作上要產生有意義的突破所需要的條件。
傑出的工程師同時也相信,你可以主動做出貢獻的程度會和你的經驗直接相關。Lai在還是新進人員時,大家並不期望她承擔太大的責任,但是她主動對周 遭的人做出一些小貢獻為她的同事帶來一些意外的驚喜。同時也很快地讓其他人認同她是一位有生產力的工程師。當她越來越有經驗之後,大家才會開始期望她能夠 主動地承擔更高難度,風險更高的任務。
我們對Lai, Henry及其他數百位其他工程師的觀察發現,對於任何一個有競爭力的專業工作者團隊,新進人員必須展現主動積極的精神。這樣的態度不只會讓主管感到滿 意,更重要的是,你的同事和客戶也會因此而欣賞你的表現。同事們期望中的工作夥伴不會將自己侷限在職務說明書中所列舉的任務中。他們希望他們的同事可以像 Lai一樣願意做超過自己職權範圍以外的任務。因為他們知道,如果一個新進的人員的工作份量比自己少,自己就要承擔更多的責任。他們需要能夠延伸自己責任 範圍的工作夥伴,無論是和同事更能搭配,提供客戶更好的服務,或是更能應付市場的迅速改變。
不只是主管和同事,客戶們也會期望他們所接觸的員工具有這些特質。如果一個新進人員沒有辦法滿足這些期望,他們可能會和Henry一樣,被歸類為有能力但是生產力不足的員工,無法對整個團隊做出正面的貢獻。
2. 知道該問誰(Knowing who knows)
一般的員工對於建立人際關係網路的想法僅止於有管道可以得知最新的辦公室八卦,或者是和自己領域中的人及獵人頭公司的主管保持聯絡,以便於日後可以轉換更好的工作。
傑出的工程師除了上述的管道之外,另外維持了一種更重要的人際關係網路。因為他們了解,目前社會資訊過載的程度已經使得很少人具備完成工作所需的所 有資訊。他們可能具備50-80%的知識,但是除非有辦法能夠將剩下的部份補起來,否則他們的工作就無法順利完成。有效的人際聯繫正是他們補足資訊不足的 方法。
善於利用這個聯繫的人很清楚必須事先和各領域的專家建立可靠的雙向聯絡管道。這個聯繫網路中的專家們可以藉由彼此的幫助完成手邊的重要任務。建立這個網路的主要的目的,是希望盡可能地降低本身的知識不足以勝任新工作的機會。
有效的人際網路和一般人的人際關係有兩個最大的不同點:一是有效的人際網路包含了對的人,二是獲得回應的速度快。
他們所認識的專家可以第一時間就提供正確的答案。一般人則比較常得到錯誤的資訊,通常是因為問錯人,或是知道答案的專家並不在他的人際關係網路中。他們可能因而被誤導,或是繼續盲目摸索。
反應迅速的的人際網路可以使得優秀的工程師迅速的獲得自己所缺乏的資訊,而能夠比其他的人更早繼續進行工作。假設他們花了半天的時間來來問到他們所要得答案,其他的人大概要花一兩天的時間,而且通常得到的還是錯誤的資訊。長時間下來,累積的差異相當可觀。
優秀的工程師因為建立了更有效而且更迅速的網路,生產力得以進一步的提昇而能夠超越普通的工程師。即使是具有相同的天份,光靠自己總是有所不足。
Andersen Consulting, 一家國際性的顧問公司,指派公司的一位資訊技術顧問 Claudio 來撰寫一份時限很緊的合約提案。這是一份五十萬美元的合約,內容是提供生物技術公司所使用生物化驗程序的資訊技術支援。
Claudio記得他有一個大學同學現在在生物技術領域中最有名的公司Genentech Inc.上班,因此與她聯絡,而她則介紹了一位專攻生物化驗程序的同事給Claudio。僅僅用了兩通電話,他就獲得了完成他的合約提案所需要的資訊。
發生在Claudio的另一位同事,Newt身上的狀況就不同了。和Claudio一樣,Newt也需要相同的資訊。但是Newt並沒有運用自己的 人際網路,而採用了公司的建議,將他的問題貼在公司內部的電子留言板上。第二天,他發現電腦內有40個回應等著他去處理。這些回應的答案有許多是彼此互相 牴觸的,但是由於他並不認識這些提供回應的人,無法判斷其中回答的品質。他只好一個一個的去了解和確認這40個回應的內容。
因此,當Newt還在為他獲得過多的資訊而傷腦筋時,Claudio已經利用他有效率的人際網路將兩人的差距越拉越大。
針對資訊獲得的問題,目前高級主管們普遍的作法是以改進公司內部電腦網路作為解決方案。主管們花了數百萬美元的經費在新增電腦硬體及軟體上面,相信像Newt這樣的員工可以用email解決他們的困境。
但是成功的人際聯繫通常建立在一對一的直接溝通上,比較不人性的電腦網路廣播往往效果不佳。傑出的工程師會花許多精神在建立,維繫,及運用由一群專家們彼此互通有無所組成的高效率人際關係網路。和其中有沒有使用高科技沒有直接的關係。
3. 主動的自我管理(Proactive self-management)
一般人相信自我管理的意義在於對於時間及計畫的控制。如果他們的工作可以在原訂的時程,預算,及規格之內完成,則他們的自我管理一定沒有問題。
傑出的工程師們知道主動自我管理的真正內涵決不只是時程及計畫管理。這兩項是每個員工都應該做到,而且是公司付錢請他們完成的。傑出的工程師的工作 策略在於主動地創造機會,影響工作上的決策,在工作上表現得極端優異,並且開創自己事業發展的方向。這樣的態度可以使他們加速累積工作經驗和才能,使得他 們在公司中的價值增加。
Elena在一家提供汽車工業先進陶瓷材料的公司從事研發的工作。她向公司提出出差申請,希望能夠去參加一個生產力及品質的研討會。由於這個研討會 的內容和她的工作沒有直接相關,而且出差預算已經快用完,她的上司並不同意。Elena並沒有因為這個決定而打消念頭,因為她相信參加這個研討會會使得她 在公司中更有價值。她用了自己的假期去參加這個研討會,並且自付旅費。
在會中,她發現歐洲正在發展一個新的品質標準ISO 9000。這個標準建立了一些投標要求,目的在確保原料,產品,及生產程序的更高品質,使得歐洲的公司在全球市場中更具競爭力。如果像她公司這類提供原料的公司無法滿足這些要求,將無法參與歐洲的標案。
回來之後,她變得更活躍。她利用自己的時間研究ISO 9000的要求,並且利用午餐會議的時間向她的工作團隊解釋。很快的,她的同事們也開始重視這個議題,並且試著說服他們的上司提早準備歐洲的ISO 9000投標要求對於公司將有很大的幫助。
高階的主管們比較難接受他們的觀點。他們懷疑歐洲會形成制定標準的共識,更別說是強制執行新的標準了。然而,Elena不斷嘗試讓主管們了解,她會 寄一些文章或是她寫的備忘錄給他們,提醒他們第一家符合這個標準的好處。最後,最高主管們看到了一些實質的好處,因此決定採納這個想法。現在,歐洲已經是 他們公司的最大客戶,同時,品質的提昇也對他們的美國市場有幫助。
Elena的自我管理使得公司經營得更成功。即使她的主管並不支持,她仍主動積極地提昇自己的價值。同時,她也看到了提昇公司價值的機會。最 後,Elena的作法強調了各個工作策略是互相結合的。她的自我管理同時包含了主動積極-有意願做超過她的職務範圍,甚至超過她的上司,而達成一個所有人 都受惠的目標。而能完成這些的關鍵在於:她不輕易放棄。
4. 掌握全局(Getting the big picture)
一般人都有目光短淺的問題。他們只由自己的角度看世界,並且將自己侷限在相同的觀點。
傑出工程師反而時常跳脫自己的角度而以許多不同的觀點來看事情。『我的客戶會怎麼想?我的競爭對手的想法是什麼?我的同事呢?我的上司和公司的股東又在想什麼?』由於他們可以用不同的視野來衡量事情的重要性,因此他們能對產品做出改良,或是對問題發展出更完善的解決方案。
傑出工程師的觀點是由累積足夠的經驗而發展出來的判斷模式。Sarah在她獲得電腦科學的碩士學位之後在矽谷找了一個軟體開發的工作。在求學以及工 作的期間,她用一本筆記本來紀錄她對時常發生的問題及解決方式的觀察。每天晚上,她會仔細閱讀她的筆記本,像偵探一樣尋找問題的模式及其中的線索。
依Sarah的實務和經驗,她和其他的新進人員一樣表現不錯。然而,她和其他人最大的不同在於她對於軟體以及電腦邏輯內部的了解。同事們很快就發現 了她的洞察力,當有重大的障礙無法突破時會來尋求她的幫助。而這也提供Sarah一個很好的機會可以接觸到一些她原本工作不會碰到的問題。
在任職滿一年時,Sarah做了一件同事們覺得非常不可思議的事。她請求調到軟體測試部門。測試工作時常被誤認為是次一等而且前途發展有限的。軟體 測試人員的工作主要是檢查其他人的成果,確認軟體的執行和預期中的相同。和其他的研發工作相比,測試工作少了一些開發新產品所帶來的個人成就感。由於他們 總是帶來壞消息,例如軟體的臭蟲或是品質的問題,軟體開發工程師即使知道是必要的,通常也是很不情願,甚至略帶敵意地容忍測試人員的存在。
但是Sarah將測試工作視為一個新的機會,可以從完全不同的角度來了解她自己的工作。她將會廣泛地了解造成軟體錯誤的原因。可以在一兩年之內累積大量的經驗。同時,可以和最重要的客戶合作,一起開發客戶眼中合理的測試程式。
在這個過程中,Sarah可以學到在將來的軟體開發時,如何避免本質上及觀點上所會犯的錯誤。同時,測試工作也使得她有機會了解她同事們的觀點。她由同事們開發軟體的問題及排除的過程中學習到相當紮實的技巧。
兩年後,當Sarah重新回到軟體開發的工作時,她在測試部門的訓練開始展現在工作上。她的同事們很快就認定她是軟體大師。Sarah成為他們公司的軟體專家,帶領著公司在矽谷中力爭上游。
像Sarah這樣的傑出工程師,可以分辨不同觀點中的細微差異。這並不是因為有天份。而是因為他們主動追尋,並且將這個特質轉換成實質的幫助。
5. 正確地追隨(The right kind of followership)
一般的工程師相信,擔任追隨者角色的重點在於嚴守分際,毫不遲疑地接受命令,同時不對主管造成威脅。
然而,傑出的工程師很早就了解到,副手還可以有更正面的貢獻,一個傑出的第二號人物的真義在於專心做出幫助。他們主動而且積極地投入對組織(及主 管)的成功有幫助的事,同時,對於該做什麼及如何做,他們可以做出獨立而決定性的判斷。一個好的追隨者可以和主管充分配合來達成整個組織的目標,即時他和 主管之間的個性及工作文化並不相同。
這點可能會另許多人感到驚訝,因為一般人認為傑出的人應該都是主管或是焦點人物。通常,傑出的副手對主管所做的幫助在於對於可能有困難的地方事先提出警告,做一個心思縝密的共振板,或是質疑主管決定的正確性。
在許多的科技公司中,公司相信客戶真正的需求和知識員工所認為最好的必須做出區別。我常常聽到老闆們和我抱怨當客戶需要的只是一部道奇車,而他的員 工們卻造了一部勞斯萊斯。技術員工往往對於製造出最好的相當執著,他們希望能把最先進的技術都用在產品中,即時這樣會造成時程延誤及增加預算。
但是有時對錯不一定是絕對的,一位貝爾實驗室的優秀工程師在主管質疑他做了額外的功能時據理力爭。他的主管希望能夠在電話交換機中採用簡化的轉接功能來提前完成產品提供給客戶。
她說:『先別管這些額外的功能,這個客戶寧可現在就有一個基本的機器可以用,而不希望因為一個更強的功能多等一個月。』
她的工程師回答:『未必是這樣』。並且和她坐下來討論這個產品對這個客戶及其他客戶的的短期和長期目標。
『沒錯,短期內對這個客戶來說,這樣做可能有好處。』她的屬下說。『但是這樣做也有風險,他們可能會把我們歸類成較低階的產品線。同時,如果我們現 在將這個額外的功能加進去,我們已經在進行中的下個客戶的產品開發會省很多時間。不過,我們還是再和客戶確認一次他們的想法。』
這位優秀的追隨者了解他的主管最關心的問題。同時,他也試著將她的觀點轉移到他們共同的整體目標。在可能的狀況下,傑出的追隨者可以稍微修正他們的方向使得他們的努力和公司的目標吻合。不行的話,他們只好另外找一個更適合的公司。
6. 團隊合作(Teamwork as joint ownership of a project)
一般的員工所了解的團隊合作是在計畫進行中或是解決問題時和他人合作,並且做好自己的部份。
傑出的工程師對團隊合作有更高一層的看法。他們將之視為一連串複雜的技巧,包含了參與設定共有的計畫目標,團隊承諾,工作紀律,時程,及分享團隊成就。同時,這也包含了主動促進團隊的互動–讓每個人都覺得是團體的一分子,處理衝突,並幫助其他成員解決問題。
有一個醫療器材供應商由於醫院對於他們最新型的加護監視器失效十分不滿,因此成立了一個危機處理小組來處理這件事。這個儀器會不定時的發出錯誤緊急的警告,使得病患和醫療人員都很困擾,醫療人員時常匆忙趕來處理緊急的狀況,才發現完全沒有問題。
這個處理小組包含了五個部門的專業人員,包含了生產,研發,及客戶服務的人員。在這個小組的7位成員中,只 Aiden最為優秀,他原本是一個工程師,為了多了解客戶服務相關的事務而調到客服部門。
在小組第一次會議進行到了第 3 個小時的時候,成員們對於該立即採取的行動起了激烈的爭執。Ewing,一位53歲,在公司已經服務25年的生產工程師,希望說服其他人繼續派遣修護人員 到醫院維修。而 Julie,一位研究部門的新進人員,則希望能夠比照嬌生公司處理 Tyleno l事件的先例,全面回收產品。
隨著討論的進行,Ewing 和 Julie 的爭論越來越白熱化,同時也越不文明。Aiden發現他自己以及其他人開始感到沮喪及煩躁。為了不讓這種狀況持續發展至不可收拾,Aiden 將他的感覺提出來,並且建議休會10分鐘,讓大家休息一下來想想有沒有轉圜的方式。
當會議繼續進行的時候,Aiden 請 Julie 來代言 Ewing 的意見,同時請 Ewing 替 Julie 的看法辯護,試著利用這種方法來打破僵局。雖然 Julie 和 Ewing 有點不太情願,這個策略有效地削減了逐漸升高的緊張及憤怒。這時,其他的小組成員開始腦力激盪,提出可能的想法。一位很有經驗但是害羞的設計師 Eloise,坐在角落的位置而且整天都還沒有發言。她用很溫和的聲音提出她的看法:『由於並不是每一家醫院都有相同的抱怨,我們是不是該先找出為什麼這 幾台機器會持續發生問題?或許這些機器本身一開始就有故障,也可能是這些機器安裝的醫院有一些特殊的地方。與其全面回收所有的產品,不如只將有問題的機器 收回來,同時檢查所有的設定資訊來查出到底問題出在那裡,說不定是磁場太高之類
的現象造成的。』
她講完時,並沒有其他的成員回應她的想法。討論繼續進行了幾分鐘之後,Aiden 加入討論並提醒大家:『我不確定是不是每個人都聽到剛剛 Eloise 的建議,我想她的方法應該可以幫我們解決這個事件,現在是不是可以請妳再說一次給大家聽?』
Eloise 再一次地提出她的想法,Aiden 注意到這個建議不但展現了對客戶的問題認真回應,同時也比全面回收成本低。其他的小組成員開始支持 Eloise 的方法來化解僵局,然後開始討論後續的議題。
如果不是 Aiden 出面干涉,Ewing 和 Julie 可能還在爭吵,Eloise 的意見可能永遠不會被注意到,整個小組不知道還要掙扎多久。雖然 Aiden 在小組中的角色是客戶服務部門的代表,他做了超越他職責的努力而增進了團隊的效能。
7. 小領導者的領導風格(Small-l leadership)
一般人很著迷於大領導者的領導風格 (Big-L Leadership): 大願景,大魅力,大成功。對他們而言,領導能力是與生俱來的天份。擁有這種天份的人能透過掌權來炫耀自我,對最重要的事情有決定權,同時對於向下授權之類的事並不感興趣。
傑出的員工則將領導能力視為一種工作策略,運用於自己的專業能力及影響力來說服一群人團結起來,一起完成重要的工作。這項工作包含了許多方面的努 力:幫助團隊創造一個清楚的願景,建立信任並獲得承諾來努力完成任務。爭取足夠的資源以順利達成目標。同時指導整個計畫的進行直到順利執行完畢。
我們都知道有些人非常聰明,卻沒辦法領導最小的計畫。除了智力之外,還要具備其他的能力才能展現小領導者的領導風格(Small-l leadership)。小領導者了解人與人之間微妙的關係,而大領導者則專注在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工作風格,與自己的目標。小領導者知道他們必須考慮所 有團隊成員的需求,技能,渴望,及權力。
這種將注意力放在自己以外的領導風格在職場現實上是比較有生產力的。小領導者通常對於他所領導的團體沒有正式的職權。同事們只有在確定團隊中的領導 者對於自己和其他人的利益一樣重視時才願意參與。因此,要將團隊組合起來需要和所有的成員互動,溝通,這對於大領導者而言,是浪費寶貴的領導時間。然而, 一個願意和所有團隊成員同甘共苦的小領導者,往往比最有魅力的大領導者主管更能獲得成員的忠誠及信任。
傑出領導者的最大秘訣,也是和大領導者及表現普通的領導者最大的差異,在於他們不會假設他們對於其他人的一切事情都能完全掌握。大多數的大領導者相信自己是無所不能的,他們知道什麼是對成員及狀況最好的處置。
傑出的小領導者總是會先詢問成員的意見,即使他們覺得他們已經知道結果。Anithia, 一位德商公司在美國的軟體設計師,在開始計畫之前一定會先驗證她對同事們想法的假設是否正確。當她被指派去帶領一個開發網路軟體的計畫時,她在第一次的會 議就先詢問成員們對於工作角色和任務的意見。
『John, 在上次和你一起執行計畫時,你曾提到你希望能有更多的硬體經驗,目前還是這樣嗎?因為這個計畫硬體的部份非常重要。』
Anithia像一個認知心理學家一樣暫停自己的假設,提出一些開放性的問題,讓成員們可以表達他們目前具備的技能以及他們對於計畫的期望及需求。 因此,她可以將任務的分配和成員的能力及興趣做更好的配合。她希望能夠避免將她的同事定型,不要像好萊塢製作人一樣製造演員的刻板印象。
當然,身為員工不可能總是獲得所有想要任務與福利。但是,沒有正式職權的小領導者可以藉由真誠的聆聽及試著滿足部份的需求來贏得認同。同時這個努力 溝通的過程也可以為計畫打下互信的基礎,幫助度過計畫遇到困難時無可避免的壓力。在某一個技術領域展現優越的實力可能可以幫助一個傑出的工程師被指派為團 隊的領導者。但是小領導者知道階層的力量並不能延伸到人際關係這一方面。他們會試著創造出一種氣氛,讓成員們感受到『我們是在同一艘船上』。
Anithia所領導的計畫後來客戶的反應非常好。在年終慶功的晚宴上,北美部門的總裁對Anithia大加讚賞,邀請她一起到台上來表揚這個計畫 及她以前所領導計畫的成功。他說:『如果我們公司有500個像Anithia這樣的人,控制整個北美市場是遲早的事。』然後,他請Anithia講幾句 話。
就像許多演員獲得奧斯卡獎時一樣,Anithia可以很快的講一些感謝上司及成員的話。而她卻不是這樣做。她邀請了所有的團隊成員一起到台上來,請 其中的一位將所有的人介紹給大家,然後她說:『這個計畫是我們共同努力的成果,沒有每一個人的貢獻,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功,我們對於這個計畫感到很驕傲,非 常高興你們也這樣想。』然後他們一起對大家鞠了一個躬。
8. 精明(Street smarts)
一般人多半太專注在討人喜歡,以為這樣是在職場中快速升遷的方法。他們要不就是對於辦公室內的政治問題太過關心,要不就是故意裝作完全不在乎。
傑出的員工了解任何的組織中都有許多正當而互相競爭的利益。藉由他們對組織運作的理解力,可以幫助他們在這些互相牴觸的競爭中,促成合作,凸顯衝突 的部份,並且讓任務順利完成。這個動作包含了具備處理個人及團隊動態的傑出運作能力,知道何時該避免衝突,何時該正面對決,同時知道如何將可能的敵人轉化 為盟友。
記得Sarah嗎?在第4項工作策略中提到的傑出軟體開發工程師。雖然她的同事都覺得她瘋了,她仍然自願請調到測試部門。這個動作不但讓她對她的工 作有不同的觀點,她同時也知道那些人會和她日後的工作相關,並開始建立良好合作的關係。這種組織上的聯繫不但可以提高她的地位,還可以讓日後工作上的互動 更加順利。
在第3項工作策略中提到的Elena,運用了大量的組織運作機智來影響她的公司,將營運的焦點轉移到ISO 9000及歐洲市場的機會。首先,她利用午餐會議的機會將她在研討會中學到的傳授給她的同事。在她對這個議題更加了解之後,她舉辦了更詳細的訓練課程。同 時,她向她的上司仔細解釋這個特殊標準對公司的好處,並且藉由寄送關於業務及營收潛力的相關文件及備忘錄慢慢遊說管理階層。當然,在和更上層的管理者接觸 之前她一定會先得到她上司的准許。接著她開始訓練她的其他同事如何贏得歐洲客戶的標案。由此可看出,在她試著推銷她的想法的同時,她將這個想法和公司的重
要目標結合在一起。同時也很注重組織運作的禮儀。
9. 呈現(Show and tell)
一般員工認為呈現就是利用炫目的簡報,長篇的備忘錄,或是公開展示自己的成果來吸引管理階層的注意。他們的重心擺在自己的形象以及自己所要傳達的訊息,而不是擺在聽眾。
傑出的工程師則會仔細篩選所要表達的資訊,以最有效,最友善的格式來傳遞訊息並說服特定的聽眾。就最高層次而言,呈現的意義在於對於特定的聽眾選擇適當的訊息,或是對特定的訊息選擇適當的聽眾。
呈現的重要性是無法迴避的。一位專業人員如果無法有效地以簡報的方式傳達自己的想法給其他的人,在現今的職場中要生存是相當艱苦的。對於大多數的知 識工作者而言,這裡討論的重點並不是大型的演說,像比爾蓋茲在超大型的會議中心以最先進的多媒體設備及電腦特效所做的展示。而是針對在公司內部的小型會議 室中,對5至20位聽眾所做的簡報。簡報的聽眾多半是同事,上司,或是客戶。而內容多半是技術性的或是與產品相關的議題。
對傑出的專業人員而言,簡報準備的過程比較複雜。我們的研究觀察到呈現的表達方式會逐漸修正,由單純的傳達資訊轉變為對訊息的塑造。傑出的工程師通常精通將訊息傳達給特定的對象,說服聽眾接受所要表達內容,及事先對可能產生的批評做出準備的能力。
一般人最常見的錯誤會發生在由單純的資訊傳達,提升到試圖運用這個訊息發揮影響力時。在這個過程中,他們聽眾的組成已經大不相同了。然而,他們呈現的風格及的結構卻維持和原來一樣。
一位財星500大企業的勞工關係經理在和公司的工會協商新的合約時,面臨了必須降低醫療照顧成本的問題,他以極佳的呈現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在這個協商的過程中,他所擬定的計畫必須同時被公司的最高主管及工會接受。
他的主要處理方式是將相同的資訊塑造成完全不同的表現方式。首先他針對一群較低階的工會職員進行為期一週溝通,每天簡報一小部份的資訊。他發給他們 清晰而容易閱讀的講義,讓他們可以複製給所有的工會成員。講義的內容淺顯得讓人可以快速理解。這個呈現的主軸在於傳達一個訊息,如果工會同意改變醫療照顧 的計畫。公司承諾將所省下來的資金用來更新老舊的工廠設備,使得工廠更具競爭力。同時降低關場及失業的風險。
而他稍早對公司的執行長及副總裁所做的簡報基本上含有相同的資訊,但是卻用完全不同的方式來包裝。首先,和對工會簡報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互動的時間少 了很多。因此,大部分的資訊包含在一份詳細的報告中。他以其中有一個很具有說服力的章節來建議接受新的計畫。此外,他有一個小時的時間可以對公司的執行長 及董事長進行簡報來加強他的論點。
他在簡報中強調,如果管理階層執意改變醫療照顧計畫而沒有任何有創意的補償計畫,工會將不會同意而使協商幾乎不可能進行。他提醒公司目前才剛進入一個快速成長期,股東們可能無法忍受員工罷工。
雖然雙方陣營都對他的計畫有一些批評,然而,這位優秀的協商者已經將這個計畫的基礎打得很穩固了。到了最後,管理階層及工會都接受了他的建議案,只做了小部份的更動。
在這個案例中有許多值得學習的呈現技巧。但是其中最重要的,也是一般人和高手最大的不同點在於:了解你的聽眾,並且藉此塑造所要傳達的訊息。
Meara的工作是設計影像傳輸軟體,可以透過電話線路在醫院的急診室之間傳遞X光片,心電圖指數,及即時的電視畫面。她用了一個電視短片作為簡報 的開頭,來對急診室醫師及醫院主管介紹她的團隊所設計的最新軟體。短片以汽車的緊急煞車聲和救護車的警報聲開始,一個小孩被緊急送入急診室,一位醫師開啟 她們公司的儀器並且說他只有幾分鐘的時間可以來挽救一條年輕的生命。
她說:『我們目前的進展可能可以挽救這個孩子,或是你的孩子的生命。在我們計畫進行中,我們不斷的觀看這個短片來提醒自己,盡量將產品做到最好有多重要。現在,請和我們分享我們的成果。』
為了展現新的軟體和之前版本的差異,Meara使用了電子計時器搭配心跳聲做示範。首先,她使用舊版的軟體,在所有的聽眾還在等待螢幕上慢慢傳來的 畫面時,計時器已經跑完了,心跳聲停止了,手術室的警告燈也熄滅了。而當使用新的軟體展示時,畫面傳輸的速度變快,在計時器停止之前已經完成影像的傳輸。
然後Meara向她的聽眾解釋在產品開發的過程中為了縮短傳輸時間所做的努力。包含了那些嘗試是有幫助的,那些則沒有用,以及其中的原因。她將技術上的論點和醫療專業人員挽救性命的過程戲劇化地編織在一起。
Meara藉著讓她的聽眾們感受到自己的孩子被送進急診室的恐懼,吸引聽眾們的注意力到公司的產品。然後戲劇性地展示了新產品的價值。
成為閃亮的明星
我們對於我們的生產力提昇計畫做了長期的成效評估。觀察工程師們在學習了這些工作策略之前和之後生產力的差異。在過去的7年之中,有超過 1000 位美國及歐洲的專業工作者受過這個訓練。這個訓練課程曾經授權給專業的訓練機構,同時也有大學將這套計畫用於課堂上以及職員的成長計畫。
為了提供評估的基準,我們訪問了主管,傑出的工程師,及一般的員工,請他們列出明顯顯示出生產力提昇的衡量標準。在經過許多次的反覆實驗之後,我們確認了滿足這些衡量標準的員工,在生產力上確實有明顯的提昇。
然後我們訪問了 300 位參加者及 300 位沒有參加人員的直接主管,根據這些衡量標準來評分,第一次評分是在參與計畫之前,第二次則是在完成計畫之後 8 個月。
在這個主管評分的分析中,參與計畫的人員在生產力上都有顯著的提昇。參加過這個訓練的工程師不但解決問題的速度變快,工作產出的品質也提昇了,同時不斷地讓他們的客戶感到驚喜。
這個傑出工作策略的計畫並不是用來矯正生產力低落的員工。參與計畫的人員中,有30%是本來表現就已經很優秀了。然而,他們生產力的提昇仍然是相當顯著。
生產力提昇最顯著的是女性及少數民族的工程師。根據他們上司的說法,參與計畫前後的生產力差異平均值可以達到400%。
這個訓練計畫的成功驗證了我們研究的主要發現。要大幅提昇生產力並不需要魔法。當一個工程師表現平平時,通常不是因為他的能力不足。而是因為他從來沒有學過可以提高他生產力的工作策略。一旦他了解了這些策略,他就開始邁向傑出之路。
2008/09/04
Thumbs.db是什麼?
1.請到控制台/資料夾選項/檢視 第一個不要快取縮圖打勾,然後確定就不會再生出來啦
2.做一個簡單的批次檔 可以一次將整個硬碟裡的Thumbs.db清除掉
用記事本新增一個新檔案,將下列線內文字複製上去(線不要)存成 DelThumbs.bat
底下會刪掉C/D/E/F/G/H/I各磁碟裡所有的Thumbs.db
DelThumbs.bat
------------------------------------------------------------
FOR %%I IN (C: D: E: F: G: H: I:) DO (
%%I
cd\
attrib -s -h -r Thumbs.db /s /d >nul
del Thumbs.db /s
)
------------------------------------------------------------
3.執行 DelThumbs.bat
2008/09/03
秘密:The Secret影片
健康的迷思:用植物油炒菜比較健康?
小玉是個新婚的家庭主婦,出嫁前媽媽叮嚀,結婚後要相夫教子,孝順公婆,而且要煮一手好菜,抓住先生的骨。媽媽擔心從小只會唸書的小玉沒進過廚房,不會煮菜,所以婚前送小玉去烹飪班學三個月。結婚半年來,小倆口倒也恩愛,但婆婆卻常向兒子告狀,說媳婦做菜很固執。經過小玉先生仔細追問,才發現小玉的婆婆喜歡用豬油炒菜,小玉卻堅持烹飪班教的,認為豬油不健康,應該改用沙拉油炒菜較好。到底誰的說法才對呢?小玉的先生不禁左右為難起來。
台灣在民國八十五年時曾經做過一個調查,發現零售市場賣掉的食用油品中,有60%是沙拉油、12%是葵花油,13%是老一輩婆婆媽媽們習慣用的豬油。十年後的今天,沙拉油、葵花油和橄欖油,是現今台灣家庭中最常用的烹飪油,橄欖油尤其炒得很熱,使用率大幅提升。但豬油卻越來越少用了。
到底該用哪一種油炒菜,是陳醫師演講時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小玉與婆婆之間的戰爭,沒有絕對的對與錯,端看小玉所用的植物油是哪一種,炒菜的溫度在幾度,但如果用錯植物油炒菜,還不如用婆婆的豬油。
什麼是油的「冒煙點」?
台灣人最常見的烹煮方式還是煎、煮、炒、炸為主,青菜大多是用大火快炒,而且多數是使用玉米油、葵花油之類來炒菜,甚至炸排骨也是用這類植物油,這真是個嚴重的錯誤。為什麼呢?因為每一種油耐受的溫度不一樣,未精製的葵花油在攝氏一百零七度就開始帽煙變質了,如果拿來炒菜甚至炸排骨,會產生許多毒素。因此,在選用油品之前,必須先了解什麼是「冒煙點」。
每一種油的冒煙點(介於熔點與準點之間)都不盡相同,任何油類只要達到冒煙點以上,就會開始變質,甚至起火燃燒。所以我鼓勵大家不管炒什麼都加一點水來炒,因為水分會將溫度拉低到一百度左右。我這種加點水來炒的炒法稱之為「水炒」。所有的食用油類的冒煙點都在一百度以上,所以炒菜時只要能把溫度控制在一百度,油就不會變質,吃了也不會有害。很多液態植物油,例如菜籽油和葵花油,冒煙點都在一百零七度,通常大火一炒,一下子就會超過冒煙點,開始變質,吃下這種油,對身體反而有害,但若是拿來涼拌東西就會很好。
油的商品名稱非常混淆,例如台灣與大陸很多食用油是菜籽油,或是菜籽、玉米與大豆的混合油,但廠商並不標示清楚,而常用「沙拉油」這個名稱代替。其實,沙拉油是一種通稱,凡以拿來涼拌沙拉的油就可以叫做沙拉油。所以在還弄不清楚油種之前,最好先不要拿來炒菜,橄欖油、花生油、芝麻油的冒煙點約一百六十度,可以炒菜,但還是加一點水比較好。椰子油的冒煙點更高,在二百三十二度,拿來炒菜最適合,但是記得要買未精製的椰子油。所以,買哪一種油炒菜是一門學問,我特別整理了一份各種未精製油脂的冒煙點,提供給大家購買與烹飪時參考。
各 種 油 脂 的 冒 煙 點
葵花油 Sunflower oil
107℃ (225℉)
紅花油 Safflower oil
107℃ (225℉)
亞麻仁油 Flax seed oil
107℃ (225℉)
菜籽油 Canola oil
107℃ (225℉)
大豆油 Soybean oil
160℃ (320℉)
玉米油 Corn oil
160℃ (320℉)
冷壓橄欖油 Olive oil
160℃ (320℉)
花生油 Peanut oil
160℃ (320℉)
胡桃油 Walnut oil
160℃ (320℉)
芝麻油 Sesame oil
177℃ (350℉)
奶油 Butter
177℃ (350℉)
酥油 Vegetable shortening
182℃ (360℉)
豬油 Lard
182℃ (360℉)
馬卡達姆油 Macadamia oil
199℃ (390℉)
棉花籽油 Cottonseed oil
216℃ (420℉)
葡萄籽油 Grapeseed oil
216℃ (420℉)
杏仁油 Almond oil
216℃ (420℉)
榛子油 Hazelnut oil
221℃ (430℉)
椰子油 Coconut oil
232℃ (450℉)
橄欖渣油 Pomace
238℃ (460℉)
茶油 Tea oil
252℃ (485℉)
米糠油 Rice bran oil
254℃ (490℉)
酪梨油 Avocado oil
271℃ (520℉)
註:涼拌(<49℃/120℉),水炒(100℃/212℉),中火炒(163℃/325℉),煎炸(190℃/375℉)
油脂的四種烹飪方式
國外把油脂的烹飪方式分為:Cold Preparation(Condiments & Salad Dressings) , Low Heat(Sauces & Baking) , Medium Heat(Sauteing), High Heat(Browning & Frying),我們可以把它們對應在涼拌、水炒、中火炒與煎炸四種烹煮方式。
適合涼拌(攝氏49度以下)的油:除了常溫下固體的奶油、豬油、椰子油、酪梨油之外,幾乎任何食用油都適合。
只適合水炒(攝氏100度、華氏212度)、不可用中火炒的油:包括葵花油、紅花油、菜籽油。亞麻仁油雖然也算,但因為營養價值太好了,建議生吃才不容易破壞它。
只適合中火炒(攝氏163度、華氏325度)、不適合煎炸的油:包括大豆油、玉米油、冷壓初榨欖油、花生油、胡桃油、芝麻油、奶油、豬油、馬卡達姆油。酥油是糕餅業者最常使用的油,因為是人造的反式脂肪酸,問題極為嚴重,我堅決反對使用。另外,棉花籽油通常拿來做餅乾,由於對身體有毒性,會殺精蟲,我也不建議食用。
可以用大火炒或煎炸(攝氏190度、華氏375度)的油類:包括杏仁油、榛子油、椰子油、茶油、酪梨油。椰子油和棕櫚油的耐熱點都在兩百多度以上,煎、炸都沒問題,但我發現國內這兩種油都是用酸價高的原油再精製而成,不符合我的「好油」標準。如果讀者可以找到未精製而香味濃厚的椰子油,我會建議把它當作煎炸油的首選。葡萄籽我聽說過去採收時會噴保鮮劑,容易殘留在油品中,這問題現在是否解決了我並不清楚,所以暫時無法提供參考意見。
買對的油、用對的方式烹飪
油的學問真的很大。除了選對油品之外,是否經過精製,也是決定好油與否的標準。台灣的油品有許多障眼法,例如只加了一點橄欖油,就號稱是橄欖x酚油,其實是菜籽油。而大部分廠商為了迎合台灣人喜歡大火炒菜的習慣,都把優良的進口橄欖油或其他食用油在台精製。這麼做其實非常可惜,因為精製過的油,就不能算南我們說的「好油」了。精製是現代油品的三大問題之一。
台灣人買到的植物油一般都是精製過的。拿精製油炒菜,又多了一道氧化的過程,等於錯上加錯,對身體更加不好。最正確的做法、能確保身體健康的烹調方式是,買未精製的橄欖油、麻油來做中溫烹煮之用,若要炒菜或煎魚,如果買不到好的椰子油或棕櫚油的話,寧可選用豬油、奶油或茶油。
因此所謂的好油,就是當你買到也買對了的時候,還要用對的方式去烹調,才能保持它原來好油的成分。所以用沙拉油炒菜實在很冒險,炒菜一定要清楚所用油的冒煙點在幾度,將炸菜時的溫度控制在冒煙點以下,那就是安全的。現代人慢性病、發炎、過敏、婦科疾病……毛病一籮匡,都和吃錯油很有關係。
陳博士 聊天室
最簡單的用油方法
最簡單的用油方法,其實就是最好的方法。簡單來說,不要買精製油,買一瓶未精製的冷壓初榨橄欖油。青菜盡量用燙的,燙好再拌橄欖油加點芝麻和調味料,就會很好吃。若真要炒菜,加點水降溫,用橄欖油還可以應付。盡量還是不要吃油炸物,非不得已時,可以考慮用椰子油或豬油,用老台灣人的老方法。豬油最好用無污染的。另外,除了食用油,我建議補充富含Ω3的亞麻仁油、深海魚油、海豹油。魚油記得要選購衛生署檢驗合格、無重金屬污染的。
健康的迷思:別碰豬油和牛油?
小琳是用功的高三生,與其他同學每天猛K書、考大學不同的是,她每天花好幾個小時看英文報、看美國ABC電視新聞,準備暑假後到美國唸大學。有一天,她在報紙上讀到“French Paradox”(法國矛盾)這個詞,百思不解,上網查詢之後,才發現一項令她顛覆傳統思考的事實。
「法國矛盾」指的是法國人比美國人多吃兩三倍的奶油、豬油、牛油這些飽和脂肪酸,但罹患心臟病的機率卻只有美國人的三分之一。吃傳統油膩膩食物的法國女性,罹患心臟病的機率竟是西方國家中最低的。這到底是為什麼呢?至今美國科學界還是無法完全解釋,因此稱為「法國矛盾」。
「法國矛盾」帶來的省思
五十年來,美國人把造成心臟病、高血壓、腦中風的元兇指向奶油、豬油、牛油這些動物性油脂,因此才有人造奶油的發明正植物油精煉工業的興起。反觀法國人,至今吃的大豆油等精煉植物油比美國人仍然少很多,所以「植物油比動物油健康」這個理論,遇到法國人就講不通了。
不只法國人,南洋各國的人們,每天常吃的都是椰子油、棕櫚油,這些油也和豬油、牛油一樣,是美國人避之唯恐不及的「飽和脂肪」。幾個世紀以來的海上爭奪霸業,船上載著的食用油,就是一桶一桶的豬油或牛油。還有台灣的阿公阿媽,吃了一輩子的豬油,也沒有聽說有什麼問題,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植物油與動物油優劣互見
其實,現代人海中「少吃豬油、牛油比較健康」這個觀念,頗有爭議性。道先,我們必須認清的一點是,油脂對人體是非常重要的。無污染的豬油、牛油,並不比大賣場裡熱銷的植物油差。
橄欖、芝麻、花生、茶籽這些含油量高的種子,是用傳統的冷壓方法,將油從種子裡壓榨出來。這些壓榨出來、未經精製處理的油,都是陳醫師心目中的好油,也是世界各國傳統的製油方式。但是你知道大豆、玉米、菜籽是怎麼做成油的?這些含油量低的種子,必須先曬乾,再用化學溶劑(通常是己烷或汽油)浸泡,將油脂萃取出來。由於化學溶劑內的己烷、苯、甲苯具有毒性,殘留量必須控制在幾十個PPM之內,因此煉油工業的水準與油的品質很有關係。
凡是經過人類食用幾千年的食物通常不會太差,豬油一直是台灣農業社會的主要食用油,因此,它反而比剛被發明的精煉大豆油、氫化植物油(反式脂肪酸)來的令人放心。
豬油、牛油這些飽和脂肪裡面,含有花生四烯酸,這是它最被詬病的地方,因為花生四烯酸會促使身體發炎。但如果多吃蔬果,少吃精緻澱粉,就可以抵銷它的壞處。我們的祖先就是這樣吃豬油的。其實,這些油雖然含有花生四烯酸,但是,它們也還有一些有益身體的優質成分。例如豬油、椰子油、棕櫚油中含有月桂酸,它可以抗菌、抗病毒、提升免疫力,這是其他不含月桂酸的液態植物油所水有的優點。
此外,豬油、牛油在常溫下是固態,穩定性高、可耐久保存、不易變質,較耐高溫烹調,比液態植物油(如葵花油、沙拉油)更適合用來炒菜,更不容易氧化產生自由基。所以,下次如果你有機會吃到豬油拌飯或是豬油拌番薯葉,就不必罪惡感太重了。
健康的迷思:人造奶油比奶油安全?
大明的阿姨八年前全家移民南非,媽媽為了讓大明與妹妹小梅學英文、熟悉外國環境,每牛暑假,總是讓他們到南非找阿姨。阿姨很喜歡這兩個外甥,所以每天都把他們餵得飽飽的。
大明與妹妹小梅剛從南非回來時,各胖了三、 四公斤 ,媽媽趕緊帶兩兄妹去給 陳醫師看診。看診的原因不是因為變胖,而是鼻子過敏的問題越來越嚴重,無時無刻都必須張口呼吸、鼻子已經完全不通了。不但如此,大明的注意力也很不集中,記憶力很差,一個月可以丟掉三把鑰匙,上課也 常被老師點名。一問之下,才發現大明與妹妹都偏好奶製品,尤其是人造奶油。在南非的二個月,大明每天喝二大杯牛奶、幾條小乳酪,還喜歡在烤麵包上塗人造奶油、熱騰騰的馬鈴薯切開、加一塊人造奶油。回到台灣後,大明還常叮嚀媽媽要多買一些人造奶油,因為阿姨說人造奶油是植物油,對身體很好。
近二、三十年來,有越來越多的台灣人,受到西方飲食影響,以烤麵包加奶油當早餐,而且聽說奶油不好,就改吃人造奶油。長期下來日積月累的結果,造成很多問題,例如高血壓、高血脂、心藏病、中風、各類過敏、自體免疫疾病、免疫力下降、肥胖……等等。
反式脂肪千萬吃不得
「人造奶油比奶油安全」這個觀念,其實是個天大的錯誤。人造奶油又稱為乳瑪琳,自從一百年前被發明以來,都是以液態的植物油「氫化」而成,所以屬於「氫化植物油」,含有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在自然界幾乎不存在,人體不會自行分解,比毒蛇猛獸還可怕,所以碰都不能碰,但卻有很多人誤以為它是好東西,大吃特吃。
氫化植物油在 陳 醫師的壞油排行榜中位居第一名,只要是過敏、自體免疫、心血管疾病的病人,一定要停止吃反式脂肪酸,配合其他療法,身體才有機會恢復正常。這一點絕對要做到、完全沒有妥協餘地。
無法代謝的反式脂肪酸
既然人造奶油不好,為什麼會被發明出來呢?當然,科學家剛開始並不是這樣想的。早在一百多年前,美國人開始認為奶油、豬油、牛油這些動物性油脂,吃了容易堵塞血管,所以應改吃植物油。偏偏美國人又喜歡吃烤麵包塗奶油或烤馬鈴薯包奶油,食品業者為了迎合廣大消費者的喜好,便把大豆油、玉米油、菜籽油等液態植物油,在實驗室中經過「氫化」過程,使其呈固態狀,然後再加些人工色素和香料,味道就跟天然奶油很接近了。
業者原先以為,這樣的人造奶油沒有動物性油脂的缺點,卻沒想到,最近的研究結果發現,人造奶油的問題遠比動物性油脂還要嚴重。奶油雖燌有花生四烯酸的問題,但是只要多吃蔬菜水果,適度運動,就可以抵消它的缺點。反觀人造奶油,因為經過氫化過程,油脂已成為人體無法代謝的反式脂肪酸,是體內的定時炸彈,反而比奶油還要糟糕。最近由於反式脂肪酸逐漸被大眾所摒棄,業者已經開始改良乳瑪琳的配方,很有可能使用其他的固態油脂製成人造奶油,可以不含反式脂肪酸。
陳博士 聊天室
反式脂肪酸與過敏
反式脂肪酸會造成的眾多問題,其中之一就是皮膚過敏。西醫對皮膚過敏沒什麼好辦法,只能擦類固醇或吃類固醇,但是症狀壓下去了,過一陣子又發作,而且比上一次更嚴重。擦過類固醇的皮膚和原來皮膚不一樣,照到陽光或接觸到冷熱水的反應,與健康皮膚大不相同,因此, 陳 醫師相當反對使用類固醇。臨床上, 陳醫師看過太多皮膚過敏的案例。在美國時, 陳 醫師看過好幾個「體無完膚」的小朋友,全身包得密不通風,被小兒科醫師轉診過去 陳醫師那,因為西醫已經拿他們沒辦法了。在 陳 醫師的觀念裡,皮膚過敏其實是皮膚裡面有毒素(或是心理壓抑),而反式脂肪酸就是毒素的一種。
皮膚裡的毒素首先會讓人發癢,其次會在手肘內窩、膝部膕窩或是在頸部接觸到衣領的地方起疹子。肘窩和膕窩因為容易流汗與細菌滋生,因而刺激皮膚,誘發皮下的毒素發作。頸部接觸到衣領處容易過每的原因是,夏天流汗後、汗滲透到衣服裡面,把未洗淨的、殘留在衣服上面的洗衣粉溶解出來,刺激皮膚,造成皮膚過敏。如果體內毒素累積太多,皮膚甚至會流汗、起疹塊或結疤。 陳 醫師治療皮膚過敏的原則是,體內與體外都要排毒,身心內外清爽,過敏就好了。
以上是從巨觀來看,如果從細胞的微觀層次來看,吃了壞油的人,他的細胞膜就是用比較多的壞油所構成,所以細胞膜比較不穩定,一遇到過敏原,就容易啟動過每反應,產生紅腫、流汁等現象。總之,不論是皮膚過敏、鼻子過敏、慢性中耳炎、氣喘……那一種過敏,它們在細胞分子層面的機制都是很類似的,而避開毒素或過敏原,都是最基本的方法。
健康的迷思:素食對健康大大有益?
美惠從小乖巧孝順,高三那一年,母親得了乳癌,動手術搭配生機飲食後,治療效果不錯。為了還願,也為了健康,美惠陪母親吃全素。二十二歲那一年,與在佛學研習營認識先生結婚,生下小華。美惠聽說小孩子吃素不錯,因此讓小華從嬰兒期開始也吃全素。公公婆婆卻認為吃素會營養不良,除了常與媳婦討論,希望恢復正常飲食之外,也心疼孫子,偷偷給他吃雞蛋、瘦肉、牛奶。雖然表面上大家還算和氣,但是心理面卻造成美惠不少困擾。
這是 陳 醫師在飛機上遇到的真實故事。當時小華已經四歲了,長得斯文乖巧,雖然機艙中擁擠無聊,但他不太會吵鬧。美惠這四年來,雖然一直堅持給小華吃全素,但心中也不免擔心,從小吃素是否真的會營養缺乏呢?
針對美惠的回答, 陳 醫師的回答是:吃素可以吃得很健康,也可以吃得很不健康。
台灣的素食者吃得並不健康
素食雖然是一個健康的觀念,但是在台灣,素食人口多數卻吃得很不健康。許多統計發現,台灣素食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比例,比一般人還高。最近,慈濟大林醫院分析三千六百八十九位健檢民眾發現,吃素女性的三酸甘油脂比葷食女性高,好膽固醇也比較低。香港也是如此,二○○六年,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發現,長期吃全素的人,維生素B12缺乏,同半胱氨酸(Homocysteine)升高,血管比一般人更容易硬化。
很多人吃素是為了健康,沒想到卻反而更不健康,實在很諷刺。其實,如果吃素吃得正確,的確可以降低乳癌、直腸癌、子宮肌瘤、動脈硬化、腦中風、糖尿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等慢性病的罹患率。但是如果吃得不正確,卻會導致動脈硬作、糖尿病、缺鐵型貧血、惡性貧血、憂鬱症、厭食症、代謝症候群、生殖功能衰退……等等問題。
我們再回到大林醫院的調查來看看,為什麼吃素的女性反而好膽固醇太低、壞膽固醇升高呢?那是因為她們吃了太多氧化油脂與氧化膽固醇的關係。台灣的食者通常吃得很油,不論是素食餐廳或家裡的素菜都炒得太油,而且絕大多數都是用精製植物油或冒煙點很低的植物油,這些油不是本來品質就不好,要不就是大火一炒就氧化了。這還不打緊,節省的家庭主婦通常還有清剩菜的習慣,於是再把一盤盤變質或氧化的油全掃下肚。
再者,台灣的素食者喜歡吃素雞、素魚這些豆類再製品。業者深怕口感不好或不夠香,常常以油炸、煎炒的方式處理這些素料。加上很多素食者或老年人口味較重,動不動就用植物油油炸食物,例如炸香茹、炸茄子、炸甜不辣……等等。總之,吃了這麼多的氧化油,如果新鮮蔬果又吃不夠,壞膽固醇怎能不升高?至於三酸甘油脂過高的原因,則是因為吃了太多澱粉的關係。
生機飲食比較好嗎?
國外的素食者就吃得健康多了,他們的蔬菜多以涼拌或生吃為主,是真正的生機飲食。 陳醫師在美國唸書時,有不少同學吃素,他們通常是新鮮蔬菜一袋一袋拿來就吃的。台灣的素食者則習慣吃炒青菜,因為台灣地處亞熱帶,氣候溼熱,微生物較多,所以蔬菜習慣洗過、煮過才吃,吃生菜沙拉的習慣沒有歐美國家普遍。其實,要解決這個問題很簡單,只要將蔬菜洗淨後用滾水川燙十到二十秒,撈出來拌一些冷壓橄欖油即可。陳醫生個人很注意蔬果的生鮮度,不論你現在吃素或吃葷, 陳醫師都建議每餐一定要吃新鮮的蔬菜或水果。生吃蔬菜營養價值高,現在科技發達,可以用蔬果機、臭氧機把細菌處理掉。蔬果最好是吃有機栽培的,才不會吃到農藥與化肥。但是有機蔬菜因為沒有噴灑農藥,常會有細菌的問題,所以要洗乾淨,並燙個十到二十秒把大部分細菌殺死。如此一來,不但不用擔心細菌的問題,而且蔬菜的營養素也都能保留下來。
食物比例要吃得正確
素食者還有另一個問題,那就是食物比例通常不對,這個現象,不只台灣,全世界各國的素食者都一樣。因為吃素者一旦避開肉類,蛋白質與脂肪的攝取就會比較缺乏。很多初學素食者都會犯這個毛病,而出現血糖不穩、膽固醇過低、甲狀腺低下或血清素缺乏的問題。所公素食者必須特別注意蛋白質與脂肪的補充,三餐都要有,而且比例要對。這個比例必須經過精密檢測與計算,結果會因為每個人體質不同而有明顯差異。有些人會因此很容易吃素,有些人則會吃得很痛苦,這與每個人天生體內代謝澱粉、蛋白質、脂肪的不同傾向有關,也和血型與體質酸鹼性有一點關係。吃對食物比例以後,精神會很好,體力充沛,不容易餓,體重會很標準,也不容易生病。但如果吃錯,身體就會出現問題。
適時補充營養素
長期吃素的人,建議要定期抽血檢查體內的鐵質與維生素B12含量,這二種都是肉類含量較多、蔬菜含量較少的營養素。鐵質缺乏容易貧血,維生素B12不足會造成惡性貧血與動脈硬化。另外,由於植物性蛋白質不像肉類或蛋的動物性蛋白質那麼完整,建議豆類與殼類應搭配一起食用。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大部分的蔬果性味偏於寒涼,肉類則偏溫,所以虛寒體質的人如果吃素,要注意每一餐的食物屬性,多攝取一些性屬溫熱的蔬果、堅果、辛香料,並且要多運動以提高基礎代謝率,才不會越吃體質越寒。
至於孕婦與嬰幼兒是否適合吃素,我認為,孕婦與嬰幼兒要特別注意營養的問題,因為懷孕期及哺乳期,母親與嬰兒對養分的需求比較特殊,需求量也比較高,如果吃全素,臨床上發現,比較可能有熱量、蛋白質、鈣、鐵、鋅、維生素B12、維生素D攝取不足的情形。 陳 醫師建議不妨補充吃些雞蛋和鴨蛋,可能會好一些。
總之,台灣的素食者如果要吃得健康,必須注意以下問題:
第一, 農藥與化肥殘留。
第二, 素肉的製作是谷有許多人工添加物。
第三, 素食餐廳或家庭烹飪的用油問題。
第四, 優質蛋白質與好油是否足夠。
第五, 維生素B12與鐵質是否缺乏。
第六, 體質與食物的寒熱屬性是否平衡。
健康的迷思:多喝牛奶才能補充營養?
小琪今年五歲,上幼稚園中班,很會畫畫,體能也很好,但就是語言表達比同學差了一些。小琪最喜歡上幼稚園的原因是可以吃點心,尤其園裡最近經費充裕,每天會給小朋友兩杯鮮奶、好幾包餅乾與乳酪條。老師告訴媽媽,小琪最近懶懶的,和以前好像不太一樣,聽力也比較差,常常沒聽到同學或老師在叫她。
媽媽帶小琪看小兒科醫師後,才發現小琪有嚴重的中耳炎、耳膜有破洞,要趕緊服用抗生素,而且有可能要做引流手術。小琪媽媽一聽到要動手術,不免擔憂心急起來,只怪自已平時太專注於工作,沒有注意到小孩。現在回想起來,難怪最近小琪常會挖耳朵,而且有臭味,媽媽以為是洗澡時水跑進去,原來是耳朵已經化膿。
媽媽有個高中同學在當護士,建議小琪的媽媽帶去給自然醫學的醫師看看。結果醫師一看,發現是幼稚園的牛奶、餅乾與乳酪惹的禍,要小琪嚴格遵守停吃一切乳製品,並且服用一些天然藥劑。三個星期後,小琪的耳便自然癒合,也不再挖耳朵了。
上述只是 陳醫師許許多多小病人中的一個。 陳 醫 師和他太太在美逛超市時,常常在賣鮮奶的冰櫃前,看到許多媽一邊推著購物車、一邊選購鮮奶。購物車上有個嬰兒椅,上面坐著臉上長痘痘的小嬰兒。起初 陳醫師會不好意思,後來他 和他 太太都會建議買牛奶的媽媽不要再買牛奶了。
為什麼大家都鼓勵喝牛奶,而 陳 醫師卻持相反意見呢?因為牛奶是給牛喝的,不是給人喝的。以下是個不應該喝牛奶的理由,大家看了之後,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一、牛奶中的蛋白質容易使人過敏
牛奶或乳製品(乳酪、奶油)含有許多蛋白質,容易使人產生過敏(如異位性皮膚炎、鼻子過敏、鼻塞、氣喘、食物過敏、中耳炎、扁桃腺炎、消化不良、腹瀉、腹脹、腹痛、便秘……)與個體免逸疾病(例如多發性硬化、類風溼性關節炎、第一型糖尿病、紅斑性狼瘡……)。根據統計,牛奶是引起慢性食物過敏的排行榜元兇,而慢性食物過敏則是一切過敏的基礎。牛奶所含的蛋白質在人的腸道中,一方面因腐敗而產生毒素,另一方面因過敏產生免疫複合體,引起腸漏症,使更多腸道中未消化完全的蛋白質、過敏原、毒素等滲到血管中,形成更多嚴重問題。
二、90%的成人有乳糖不耐症,缺乏分解牛奶的酵素
牛奶中的乳糖與酪蛋白,嬰兒體內有特定的酵素乳糖酶(Lactase)與凝乳酶(Rennin)來分解它,但等到三歲乳牙長齊之後,這種酵素就會消失,終其一生不再分泌,因此三歲以後喝牛奶的話,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三、牛奶的蛋白質比人奶的大且緻密,不易消化
酪蛋白(Casein)佔牛奶的82%,在人胃中極難消化,是造成嬰幼兒消化不良腹瀉的主因。牛有四個胃,透過不斷的反芻,才能把酪蛋白消化,但人只有一個胃,很不容易消化酪蛋白。
四、牛奶中的蛋白質比例與人不同
人奶中的酪蛋白佔40%,牛奶的酪蛋白卻佔了82%。酪蛋白的最大作用就是會使人快速長大,所以小牛出生後每個月體重增加一倍,滿三個月時已至八倍之多。所以喝牛奶的寶寶長得又白又胖,一點也沒錯,但這種胖是虛胖,不結實,而且喝牛奶的小朋友只長肉不長腦。相反的,喝母奶的寶寶,到六個月大時體重才增加一倍,但卻長得比較結實,反與也比較靈敏。
此外,牛奶中的白蛋白(Whey)含量才18%,而人奶的白蛋白則高達60%。白蛋白的功能有助於大腦發育和免疫力的提升,在嬰幼兒發育成長的過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另外,人奶中含有大量的牛磺酸(Taurine)與卵磷脂(Lecithin),這兩種養分加上白蛋白,能促使嬰兒腦部快速發育,牛奶則缺乏這些養分,所以喝母奶的小朋友會比喝牛奶的小朋友長得結實又頭好壯壯的緣故就在這裡。
常常有人問陳醫 師,牛奶不能喝,那羊奶呢?羊奶比牛奶好一點,因為羊奶與人奶比較接近,還有,羊奶不易過敏,牛奶容易過敏,因為牛奶的蛋白非常巨大,而羊奶和人奶的蛋白都小得多,容易被人體分解、吸收。
五、現代牛奶含大量的雌激素、生長激素、殺蟲劑和農藥
為了要使母牛產出大量乳汁,農夫會在飼料中添加人工雌激素。現代女性初經提前與乳癌患率提高,皆與此大有關係。為了要使牛隻長得又快又壯又不生病,飼料中也會添加生長激素、抗生素和農藥,人喝了牛奶,等於間接的把這些人工添加物統統喝下肚。
六、喝牛奶容易造成骨質流失
牛奶雖然鈣質含量豐富,但這個鈣卻不容易被人體所吸收,因為牛奶含有大量蛋白質,身體為了中和其酸性,必須從骨中取出鈣進入血液中,因為造成骨質流失。乳酪製品的酸性比牛奶更強,更容易造成骨質流失。全世界牛奶消耗量最大的四個國家(英國、美國、瑞典、芬蘭),同時也是老年人罹患骨質疏鬆與髖關節骨折率最嚴重的四個國家。反觀非洲國家幾乎不喝牛奶,但骨頭卻堅硬無比,老了也不會彎腰駝背,例如班圖人,他們不喝牛奶,但吃大量的蔬菜,而所有的深綠色蔬菜(番薯葉、菠菜)和十字花科類蔬菜(花椰菜、甘藍、芥藍)和豆類,都含有豐富的鈣質,是人類在大自然界的食物裡面,鈣質攝取的主要來源。這也更加能夠證實,要預防骨質疏鬆,應該多吃蔬菜,而不是多喝牛奶。
七、牛奶經過高溫殺菌,許多成分遭到破壞
現代社會因衛生觀念所致,鮮奶皆經過攝氏一百三十度/三~五秒的「超高溫殺菌」。即使在攝氏七十二度所謂的「低溫殺菌」,溫度也頗高。牛奶在高於攝氏六十二度、華氏一百七十度的溫度下,原有的酵素、乳酸菌與維生素就會被破壞,所以不但不易消化吸收、缺乏營養,而且對健康不利。實驗亦證明,餵給小牛高溫消毒過的牛奶,小牛反而活不到壯年就會死亡。
以上七大理由,足以說明人類為什麼不適合喝牛奶。但很多人平時喝慣了牛奶,一時難以改變,因此, 陳醫師在美國曾經做過一些實驗,看看能不能找到比較沒問題的牛奶,結果發現,連有機牛奶都通不過 陳醫師的人體實驗,只好建議他們用羊奶或豆漿代替。不過,台灣的市售羊奶經常添加了牛奶,這點要特別注意。
健康的迷思:少吃高膽固醇食物?
酒席上,老王看到滿桌佳餚,直嘆氣:「我年輕時,沒錢吃好的,現在老了,卻膽固醇太高,醫生說我一天最多只能吃一顆蛋。」老張接著說:「我也是。我太太不准我吃火鍋,說肉類膽固醇太高了,會阻塞血管。」老宋也附和:「你們還沒有我可憐呢!除了肉類和雞蛋不准吃太多,連最喜歡的海鮮也被列為禁品。現在的我,簡直就是草食性動物了。」
我常常在飯局上聽到上述的論調。這個時候,我通常會告訴大家,一天吃五顆蛋也沒關係,只要是水煮的就OK。肉類與海鮮也是,雖然含膽固醇,但只要不高溫炒炸,就比較沒關係。
95%的膽固醇由體內製造
「少吃高膽固醇食物有益健康」是個似是而非的觀念。我有很多病人,總膽固醇偏高,醫生告訴他,不能吃高膽固醇食物,好心的醫生還會給他們一份高膽固醇食物清單,苦口婆心、耳提面命。事實上,食物或油脂吃到肚子裡後,會被膽汁與消化酵素分解為微小的單元,經過吸收與肝臟的合成後,再轉為人體需要的成分。因此,體內95%的膽固醇是由肝臟所合成,而非從食物中直接攝取而來。肝臟每天約合成三千毫克的膽固醇,相當於十顆蛋的份量,所以大家看到海鮮、豬腳、牛肉、雞蛋這些食物,不要馬上跟膽固醇畫上等號,道先你要看它是怎麼煮的,其次,要確定同一餐是否還吃到其他油炸物。換句話說,不要擔心吃下多少膽固醇,而要在意肝臟如何合成膽固醇!
好膽固醇和壞膽固醇
你知道膽固醇有好、壞之分嗎?總膽固醇分為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與非常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VLDL-C)。高密度膽固醇是好的,低密度膽固醇與非常低密度膽固醇是壞的。而每個人的身體到底要製造多少好的和壞的膽固醇,肝臟有它自已的打算,不是吃進來什麼就變成什麼。所以就算吃下是高膽固醇的食物,到了體內也會被分解掉或燃燒掉。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影響肝臟,讓它多合成好的膽固醇,少合成壞的膽固醇呢?在此之前,我們必須了解,肝臟在哪些情況下會形成哪種膽固醇?
第一、 身體的需要。這點就讓聰明的肝臟去判斷。
第二、 也是最重要的,是我們吃下去的膽固醇與油脂沒有沒氧化?也就是自由基多不多,或是會中和自由基的新鮮蔬果吃得多不多?眾所周知,海鮮和雞蛋是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但只要不是氧化過的膽固醇,例如水煮蛋、滷蛋、茶葉蛋,一天吃上五顆都沒關係。相對來說,就算一天只吃一顆蛋,可是卻是煎蛋或炒蛋,就比較不好,要趕緊多吃些新鮮蔬果去中和它,因爲膽固醇或油脂一旦氧化了,就會促使肝臟製造多一點壞膽固醇。
所以,膽固醇的問題,不在含量的多寡,而在於烹飪的方法。當然,我不是說你從此可以肆無忌憚的猛吃水煮蛋或滷豬腳,因為還有其他的因素要考慮。凡事適可而止,採取中庸之道是最明智的。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你吃了一些油炸的東西,例如鹽酥雞或炸排骨之類的,甚至是炸秋葵或炒青菜,因為它們會產生自由基,就會使壞膽固醇增加。另外,壓力過大時也會產生自由基,也會間接產生壞膽固醇。
健康檢查小撇步
壞膽固醇容易堆積在受損的血管管壁,形成硬化斑塊,日後脫落形成血栓,堵在心臟就是心臟病,堵在腦血管就是腦中風。但是好膽固醇卻是許多荷爾蒙與細胞膜的原料,不能缺少。台灣的健檢通常只驗總膽固醇,醫生也只籠統地說「你膽固醇過高了」,但這樣的判斷其實是不夠的。歐洲的西醫從2001年開始,不再看總膽固醇,看的是總膽固醇除以高密度膽固醇的比例,因為總膽固醇高並不表示壞膽固醇也高。比值若是三以下,表示很健康;三至五要開始注意;五以上就表示容易罹患心臟病或腦中風。例如,總膽固醇250、高密度膽固醇80的人(比值3:1),比總膽固醇180、高密度膽固醇35的人(比值5:1)健康,但是如果你剛好碰到的是一個比較馬虎的醫生,只看總膽固醇,就會說前者不健康、後者健康,結果,這與事實剛好相反,因為後者罹患動脈硬化與腦中風的機率比前者大很多。因此,下次健檢時,不要忘了應該要司時檢查總膽固醇(TC)與高密度膽固醇(HDL-C)。
總而言之,膽固醇的食物還是要適當攝取。只要總膽固醇和高密度膽固醇的比值保持在三以下,總膽固醇維持在150至200之間,加上烹飪過程健康、搭配蔬果,你還是可以適量地享用美食。
陳博士 聊天室
什麼是自由基?
什麼是自由基呢?簡單來說,我們體內的白血球在殺細菌或清理死亡細胞的時候,是以釋放出溶酶體來進行這項工作的。溶酶體裡有鹽酸、雙氧水,會把細菌和老舊細胞殺死、分解掉。就好像你用鹽酸洗馬桶或雙氧水洗傷口一樣,雙氧水與鹽酸就是利用氧化能力很強的自由基達到這個目的。油脂經過煎、炒、炸、烤的過程,會產生很多自由基,一旦吃下肚後,不但會影響膽固醇的合成,更會傷害血管壁和細胞膜,使發炎反應失控,所以是健康很大的殺手。
2008/09/01
年產百篇SCI文章的秘訣
「如何年生產百篇SCI(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 )學術研究報告」一直是許多人想明白的大秘密,最近臺灣學術界也一直圍繞在SCI的焦點上。十幾年前我從完全不瞭解何謂SCI,到現在侃侃於解釋我發表過的作品SCI的點數有多高,一共發表過多少SCI的學術報告,似乎我已能適應學術界的比賽規則(或遊戲規則),並且玩得十分自得其樂,來顯現自己真的是所謂優秀學術人才。所以,我努力發表有SCI點數的報告,要能從量化的點數,來反應出對科學貢獻。
記得一九九七年夏天我走訪柏克萊大學,拜訪曾經師事的John E. Casida教授(美國國科院院士、毒理學專家)。當他問起我的研究時,我開玩笑說:「在台灣我們不必長談研究內容,只說我的研究SCI點數有多高,就像數鈔票的心情一樣。」他問我何謂SCI?我回答,「SCI就是你所投稿的雜誌被引用的頻率所反應出來的指數。」
他笑笑的對我說,「你知道嗎?當年你在實驗室所做的研究工作,提出安全農藥高選擇性的概念,使得Neonicotinoids 這類環境用藥在世界上殺蟲劑的市場銷售率從二%提昇到五%,如果你有機會到德國拜耳公司,他們將為你舉辦一個迎賓宴,表達由衷謝意。」
當年在取得博士學位後,到Casida教授實驗室作博士後研究員,我適時參與了對安全農藥重點提出新方向,發表了幾篇相關報告;雖然,其SCI點數不是天數卻有相當的重要性。後來,在回台後寫完最後一篇研究論文報告。我建議Casida教授將報告投稿在SCI點數較高的雜誌上,可是,他反對了。「我們不該將一連續主題的論文,發表在關心這主題的人看不到或不常看的地方。」我於是領悟到從事科學研究的人,實在不該忽略人性化的考量。
在當年曾加入Casida教授實驗室的博士研究生、博士後研究員及訪問學者專家將近二百人,發表SCI學術報告的通訊作者超過六百篇,科學專利超過三十個,國際大獎包括Wolf Award等不計其數。擁有這些人脈廣闊、資源豐富的有利條件,想創造大量的SCI學術報告,事實上並不困難。然而除非自己在整個研究過程中有非常夠份量的參與,Dr. Casida從不讓自己的名字在作者群中出現。
發表SCI報告不可諱言是做科學研究的人不可缺少的工作之一,完成有價值的學術論文走向世界舞臺,總比只交研究計畫報告書更勝一籌。可是,我們又如何能不排除不正常的科學弊端,把SCI這個制度玩的不是太過分?大師真的是依照點數來衡量嗎?無情的現實,常逼得學術界裡的人,尋求生存之道,有時根本不能在乎人性化的學術精神。最後,只能說大家都不笨,你會玩的遊戲,我也會玩。
我記得當我在博士生的訓練過程中曾和Stephen Safe教授(毒理學家,主要工作在戴奧辛的研究)討論:「身為科學家最重要的訓練是什麼?」他說:以他的想法來看,除了專業外就是表達能力,包括口頭,尤其文字的功夫。當時(一九九一年)Dr. Safe告訴我他已經發表了四百多篇SCI報告,可是,他一直努力於寫作的訓練,寫得愈多愈發現自己的不足,因此,他仍舊持續在寫作方面下功夫,一點也不敢懈怠。
我們出身非以英文為母語的科學研究人員,只有在求取碩士、博士學位數年中和英文有較頻繁的接觸,我們的英文能力確實嚴重不足,基本的溝通及達意的程度,真的難以讓國際舞臺上的諸公們,認定我們的學術成就。猶記在柏克萊的日子,Dr. Casida在書寫報告上所展現的說服力及深度,才讓我為之一醒,原來學術這條路是這麼漫長,並且需要心智的成長與不斷的學習。書寫科學論文投稿在SCI的期刊上是非常有挑戰性的工作。
不論如何,能將一個成果變成一個完整的概念來和別人溝通,就是人生一大享受。雖然歷程辛苦,卻也是學術界不可逃避的一項責任。一個實驗技巧極佳的人,不能說一定是好的科學研究者,因為不能說清楚、寫清楚的研究者,只能算是技術人員而已。因此,完全捨棄SCI之功能是說不過去,但是一味以SCI當作學術研究的唯一標準,也是自欺欺人,不是合理的審核標準。
(作者為成功大學環境醫學研究所教授)
當系所評鑑遇到SCI論文
自從大學系所評鑑實施以來,學術界即對是否應將SCI論文納入評鑑指標充滿了疑慮,議論之聲不曾間斷。回想國內開始重視SCI論文,可追溯到數年前教育部無意間公布了SCI論文排行榜所引發的後遺症,致使許多大小學校都開始要求教師出版SCI、SSCI論文,而且教師升等也以此為標竿。
究竟何謂SCI、SSCI?它是美國湯姆笙(Thomson Scientific)集團下的ISI公司所出版的兩大引文索引資料庫(另有人文藝術學科的A&HCI),最早是為了進行引文檢索而建置,由於其將符合評選標準的期刊收錄進來,收錄內容具有一定公信力,加上又能提供論文被引次數,並可和期刊影響係數相結合,後來便逐漸被廣泛應用在學術評估上。
論文統計≠全部學術成果
由於ISI資料庫建立得相當完整,因而世界上許多新興國家,就以此資料庫作為統計大學學術論文發表情形的工具,但除了ISI之外,世界上還有很多資料庫,包括荷蘭Elsevier公司出版的Scopus,以及Google Scholar等,也都可進行論文篇數及引文次數的統計。然而,無論使用哪一個資料庫,都無法描述學術研究的全貌,資料庫論文統計充其量只能代表某部分的研究成果。
例如社會科學領域的研究有其本土性,非英語國家的研究不容易刊登在SCI、SSCI期刊上;另外如資訊等領域,一篇發表在學術研討會上的論文,其影響力可能比SCI期刊論文來得更及時與重要;一本影響深遠的本土學術專書,其價值也可能遠勝過一篇短篇的英文論文。而人文藝術領域更必須考量它的創作與展演。
再如ISI資料庫所收錄的非英語期刊比Scopus資料庫少,這也因此造成屬於ISI資料庫的SCI、 SSCI論文統計結果較有利於英語系國家的大學,對非英語國家則較吃虧,今年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增刊就特別改以Scopus資料庫作為世界大學排名統計,可看出泰晤士報考量更完整學術出版文獻的企圖。
統計結果≠學術目標
由此可知,使用SCI論文統計來「推論」大學教師的學術研究成果是有限制性的,對於理工醫農等領域而言,或許論文評比結果在「某種程度」上仍能推論該校的學術研究成果,但這終究只是個「推論」,只能代表對學術成果的概估。更遑論對以人文社會領域為主的大學而言,用SCI、SSCI論文來推論該校學術成果,可能不具有代表性。
既然如此,為什麼世界上仍有許多機構喜歡用SCI論文篇數去推論一所大學的學術水準?說穿了只是因為它便於統計。甚至為了重質不重量,除了統計論文篇數外,在論文品質的推估上,學術界還採用許多品質指標,譬如被引次數、期刊影響係數,以及最近頗受重視的H指標等。
但無論如何,這些指標只是一種統計,統計有其必要,但也有其限制性。只有了解其限制性,才不會誤用統計結果,學校也不會把統計結果當成學術追求的目標。
SCI論文≠系所評鑑必要條件
在分析了SCI論文的本質之後,我們再回頭探討大學系所評鑑,該不該評SCI、SSCI論文,答案就已經呼之欲出。評鑑中心辦理的系所評鑑是以教學評鑑為主,雖然評鑑項目有一項為「研究與專業表現」,但其評鑑指標係開放系所自訂,評鑑委員只會根據系所自訂的指標進行評鑑。
更詳細地說,系所評鑑實施計畫中所列的「研究與專業表現」項目,其參考效標除了教師的研究論文數之外,還包括參與學術研討會、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產學合作、出版教科書、個案分析、各種創作作品與展演活動,以及根據教師專業所從事的社會服務,例如解決環保問題、參與公共政策制訂等,甚至教師的研究與專業帶給學生什麼收穫、是否因此讓學生與產業界更接近等,都是「研究與專業表現」項目可被評鑑的範圍。
在此原則之下,我們認為,SCI、SSCI論文固然有其重要性,若表現良好可以視為系所評鑑的優點。但對國內大多數非研究型大學而言,SCI、SSCI論文表現結果不理想,並不能當成系所評鑑的缺點,評鑑委員在評鑑非研究型大學時,也不應過度強調SCI、 SSCI論文發表的成果。
Buddhism and Software Developer
In today's fast-paced society, we are often surrounded by work, goals, and external pressures. However, the wisdom found in Buddhism off...
-
如果你平時在玩線上遊戲或是工作中經常需要大量點擊滑鼠,那麼一定有大量點擊滑鼠的經驗,非常浪費時間與精力!這個小程式可以讓您免於在做這些無意義的工作了! MouseClick可以依據使用者需求設定點擊的頻率(毫秒)。並且在2.0版可以讓使用者自由選擇滑鼠左鍵,右鍵,中鍵的點擊...
-
Abstract The DrivingDirection package (com.google.googlenav.DrivingDirection) is removed since Android SDK 1.1. However, in this art...
-
如果你忘記即時通的密碼,MessenPass是一個可以顯示儲存在你電腦的密碼的軟體。他可以破解的密碼相當多種,可見下列表。 MSN Messenger Windows Messenger (In Windows XP) Win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