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05

美麗境界:諾貝爾獎得主John Nash - 精神分裂症的故事


Author: 陳韻琳
引用:http://life.fhl.net/Novels/lifeconsidering/02/02.htm

諾貝爾經濟獎得主納許罹患精神分裂症的真實故事,被拍成電影「美麗境界」(A Beautiful Mind),電影主軸,多半著墨於納許精神分裂後,在兩個世界中遊走的經過。


因為是以納許本人的心理狀態為敘事角度,因此片子引導觀眾經歷納許以其數字直覺的天份,被邀請涉入軍事、政治的機密,而後納許這涉入政治、軍情的角色終於被發現,他被跟監、被抓——終於,劇情急轉直上,敘事角度也突發的轉變成納許的妻子與醫生、學校朋友們的心理角度——原來一切都是納許的幻覺妄想,他會被抓,僅只是因為他病情太嚴重,不得不強迫送進精神病院就醫。


這敘事心理角度的突發轉變,使納許的精神分裂故事很有戲劇張力,幻覺與真實兩個世界之間的遊走,也給觀眾很大的震撼。


納許的病當然是早有跡象,但納許向來就是愛作夢、與現實脫節,大家都當成天才原本就異於常人,忽視掉納許很可能有精神疾病,因此他第一次被人正視有病需就醫,是艾莉西亞懷孕之時。那時納許對各種數字與文字的神靈解釋、牽強進政治觀點、宗教觀點,已經達到無法控制的地步,他經常將他的妄想到處發函,告密給學校、政府單位、甚至國際政治單位,校方怕納許敗壞大事,千方百計攔截他由學校郵筒寄出的信件。


精神病患因缺乏病識感,加上納許原本思想就異於常人,他需要非常大量的自由空間,他一定是不願意入院的。家中有精神疾病患者的人都知道,當病患不肯就醫、一要入院就痛苦莫名,會讓家人基於不忍,難以下決定,決定強制病患入院,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的。這就是為什麼新聞事件中時有精神病患因迫害妄想殺死自己家人的事例。

John Nash博士論文(Non-cooperative games) - 論文證明過程


納許基於是天才,他受到的援助比其他精神病患要多很多,包括金錢、包括高級醫院與高級病房,當然,最讓人感動的是他被容許在普林斯頓很長期的成為「魅影」。他擁有自己的研究室,他可以自由出入圖書館,師生都知道他瘋了,都怕他,但他終究是擁有一個小小的天地可以玩他的數字遊戲——有些是高等難解的數學習題,更多是神秘天啟般的訊息。


當納許奇蹟式的康復,多半的人都相信,他在普林斯頓近二十年被容許作「魅影」,擁有很重要的治療效果,普林斯頓讓他繼續活在數學天地中,卻擁有人際——儘管是很脫序的,終究還是有師生會善意的跟他打招呼、閒聊幾句。


納許的康復是緩慢漸進的,康復的徵狀,在於他慢慢回到現實世界的時候越來越多,譬如說,他會突然跟教授朋友說:「我昨天在電視上看到妳女兒。」讓那教授驚異莫名。

過去在各種文字中尋找數字關係的徵狀慢慢消失,變成越來越像數學的數字學,探討公式與因數分解,雖然仍舊不是系統的研究,卻已不再存有怪異的性質,接下來就是真正的研究了。
卡波爾曾描述數學家說:「所有的數學家都活在兩個不同的世界中,他們活在透明無瑕的柏拉圖境界,也生活在變化無常的殘酷現實中,數學家必須穿梭於這兩個世界之間,在透明無瑕的世界中他們是成熟的大人,但在現實世界中他們不過是嬰孩。」


納許能夠在很年輕的時候就發明《賽局理論》《納許談判解》,是因為他對不斷創新的極度堅持。


納許日後說,他是在持續的掙扎,排除妄念,對他而言,這意味理性的努力。


John Nash博士論文(Non-cooperative games) - 誌謝



「美麗境界」一書導讀巫和懋說:「創造本身就必須堅持自己的獨特性,數學家的解題與藝術家的創作有極其相似之處,都浸淫於創作的狂歡和失望的痛苦中。擺盪在創作的高峰和低潮之間,將心智運作軌跡加到最大張力的納許,難免也有疾馳脫出軌跡之時。他說他的一些幻想,就和他的數學發現一樣,是以很直覺的方式來到心中,所以他會很認真的對待旁人覺得完全不合理性的想法。」


看完美麗境界的書和電影後,除了佩服導演的功力外,也敬重納許做學問的堅持與用心。我曾數次帶領學生觀賞並討論,訝異的發現它有著鼓勵上進的正向功能,或許當今的教育該給我們的孩子正是這些而非意識形態的東西吧。

A Beautiful Mind預告片:


John Nash訪問:

沒有留言:

2024年React state management趨勢

輕量化 在過去Redux 是 React 狀態管理的首選函式庫。 Redux 提供了強大的功能和靈活性,但也帶來了一定的學習成本和複雜度。 隨著 React 生態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開發者開始追求輕量化的狀態管理函式庫。 Zustand 和 Recoil 等庫以其簡單易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