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20

負面思考的力量

文/陳豐偉醫師的高雄精神科診所札記

前幾天收到「商周出版社」編輯來信說,日本精神科醫師「最上悠」撰寫的「負面思考的力量」賣得不錯,謝謝我幫忙寫推薦詞。這才想到,應該來介紹這本書了。

當初編輯找我寫推薦詞時十萬火急,因為其他中意的對象都婉拒推薦,有些可能是因為對「負面思考」有疑慮。是否要推薦?我也沈思一會,倒不是對「負面思考」有意見,而是不習慣書裡的日式編寫,每兩三頁切割成一個小主題,平均兩三行就分段,閱讀起來不太順遂。不過,既然銷量不錯,也代表許多讀者能適應這種寫作方式吧。

「正向心理學」與相關的「快樂經濟學」在這幾年是顯學,許多書籍強調正向思考的心靈力量,也有許多統計數字告訴我們有錢人不見得比較快樂,不要比較、不要羨慕他人,追求自己的快樂就行了。

這樣的正向心理學有時的確能發揮作用,也的確有人能因為將「意念」凝聚在正面的事物,認真的分享與讚美自己、讚美他人,就能引發內心的力量,忘卻現實的痛苦、甚至改變所處的環境。而各種宗教教誨,如四處張貼的靜思語錄,也都在傳播和正向心理學類似的觀念。研究也證實,宗教信仰能讓人更快樂。

不過,當過度頌揚「正向」的力量時,對身處痛苦的人可能會帶來更大的折磨,雖然是無心的傷害。成功的案例分享,彷彿在審判「走不出來」的人不夠認真,沒有發揮自身擁有的力量。即使有些研究到達統計上的顯著差異,那也畢竟只是統計數字,無法考量每個人的體質、才能與環境上的差異。

有時,當「負面」存在時,我們必須直接面對,不在掩飾,並勇敢承擔可能帶來的後果。如第176頁講到的酒癮先生,太太一開始用「正向」的態度處理事情,但只得到一再為先生擦屁股的結果,而家庭卻已接近分崩離析,太太也快得憂鬱症了。這時,最好的方法可能是直接跟他說:

「你已經無法信賴,只要再喝酒,我就搬離開這個家」。

當然,要能夠直率說出這種話,太太平常就要多做「負面思考」,多存些錢,或掌握隨時能找到工作的人脈與一技之長。我看到許多病人就因為不敢跟病態家庭裡的先生或公婆攤牌,又顧慮著小孩,就這樣一輩子埋沒、承擔,艱苦生活。

有此一說,那些追求創新、喜愛創作、追逐事業、擁有雄心壯志、或努力讓自己在大眾面前曝光的人,可能有許多是因為大腦中的血清素(serotonin)不足,缺乏幸福感,對現狀容易感到空虛、不滿足,所以意圖改變。負面的感受往往是激勵與改變自己的動力,也或許當這些人掌握成功的力量後,就會開始提倡正向與快樂的力量吧。

沒有留言:

Buddhism and Software Developer

In today's fast-paced society, we are often surrounded by work, goals, and external pressures. However, the wisdom found in Buddhism o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