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2/20

[轉錄] 本土博士找教職工作的困境

作者: tainanuser (南南南) 看板: PhD

在念博士班的時候,指導教授及學長姐會告訴你,產出很多的SCI paper就是實力,去知名企業工作的歷練也是實力,當你花了很多時間與精力在上面時,卻發現原來「實力」就是你的博士學歷。本土博士就算經過努力,發現與國外知名回來的博士相較,還是有上一截不小的差距,那就是外國名校的光環。

有人提到某些學校是投票制度,看起來不會有本土或國外之分。根據系、院、校的教評會組成規章,要新聘教師,本來就是都要投票,而且要過2/3以上同意,故這個並非這幾個學校有特別之處,而是目前普遍存在的制度。這讓我想到我的某位好友,他本身就是台科畢業,於五年五百億的領先群學校中,取得博士學位。也乖乖在產業界的龍頭公司工作數年,前兩年他看見台科電子所,有半導體相關的教師應徵公告,他原本以為他的SCI有二、三十多篇,加上工作的經歷,應該是會有一點機會,結果卻連面試的機會都沒有。當然,他那時是認為,或許畢業於這個學校,這個學校可能就不願意聘本校的畢業生。但經過他與跟他的條件相似,但與該校沒有任何關係的畢業本土博士聯絡後,卻發現他也是連面試的機會都沒有。經過兩年後,可以看看他們聘了一些人:

http://et2.ntust.edu.tw/front/bin/home.phtml

這些教師都是從美國、日本拿到博士的學者,其實如果單單就SCI paper數量來看,與同時間投履歷的本土博士相較,看起來都有一段不小的差距。為何能夠他們能夠勝出?我想博士學位本身就是最大的考量。尤其是他前前後後總共投了三次履歷表,他很確定的就是,國外知名學校的博士,其實就是基本門檻,沒有通過這個篩選,就沒有後面的所謂「實力」比較。但是很在應徵的欄位上,卻隻字不提,讓一堆本土的博士,浪費了時間精力來整理這一場注定失敗的戰役。

當然還是有一些學校,比較沒有這些考量,這個可能跟系所教師的整體結構有關。如果你看這個學校所任職的教師,大多是從國外取得博士文憑,那你投履歷失敗的機會,大概就會大增,如果是本土博士居多,那表示機會相對增加很多。不過不幸的是,看起來國立學校幾乎都是有找國外博士的傾向,私立學校因為相較國立學校弱勢,而且國外名校回來的博士,也都是有心要往前面的國立大學發展,使得私立學校在缺少選擇性的情況下,只好聘任本土博士。個人是認為,如果博士學歷是考量門檻,請這些學校,一開始就註明在應徵公告上,不要讓應徵者浪費寶貴的時間,去打一場注定失敗的戰役。

以上為個人淺見,提供您作參考!

沒有留言:

Buddhism and Software Developer

In today's fast-paced society, we are often surrounded by work, goals, and external pressures. However, the wisdom found in Buddhism off...